期刊论文

主页 > 期刊论文

利用关键的学习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热情

首先,利用关键的学习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热情
 
生活是教学的基础。只有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才能取得真正的教学效果。因此,我校开展了小学科学关键学习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在蜗牛的学习活动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组织学生自己找蜗牛,而不是老师提前准备。在寻找蜗牛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就能总结出蜗牛的生活特点和环境。学生会发现蜗牛喜欢在潮湿阴凉的环境中生存。细心的学生也会发现,蜗牛的踪迹很容易在一些受损的叶子或非常嫩的叶子上找到。这种发现和寻找的过程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蜗牛的理解和探索欲望,这也非常有利于下一步的学习。
 
当学生充满兴趣时,要趁热打铁,将学生分成几组,分配每组任务,进一步研究蜗牛,安排A组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并记录观察总结;B组学生用尺子测量蜗牛的大小,称重蜗牛的重量,记录数据。总之,孩子们亲眼看到和体验的东西比书本深刻得多,更容易记住。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利用关键学习活动将理论实践融为一体
 
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阶梯。在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加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玩中学”、“做中学”,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在研究蜗牛的运动方式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旧光盘、铅笔、胶片、铁丝等材料。通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为蜗牛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运动场,让学生观察蜗牛在“运动场”中的表现。活动气氛突然升起:有的学习小组为蜗牛设计赛跑比赛,有的小组训练蜗牛走钢丝,有的学生指挥蜗牛爬杆等。这项活动让学生们玩得很开心,他们不忘记在活动中记录自己的收获。活动结束后,学生们举手讲话,描述自己观察蜗牛的运动结果,总结出蜗牛用腹足做波浪爬行,爬行过程中会有粘液留下的痕迹。因此,我还以同样的形式开展了蚯蚓、蚂蚁、金鱼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设置了一定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玩耍中掌握知识,在玩耍中理解生活的奇妙。显然,这种活动比教师的口头教学要好得多,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