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管理论文

机械操作人员的高效管理

时间:2023-06-23 23:16 所属分类:管理论文 点击次数:

1机械化施工各阶段需求
 
1.1器械进场
 
绝大多数输电线路工程都位于农田和森林中,避开人口密集的地区。施工期间,不同塔位的交通条件不同。由于环境法规的改进,过去通过输电塔从理想位置建造长配电线路的做法不再可持续。如今,在设备进场计划的规划阶段,施工人员需要更长的时间了解塔址周围的交通状况和国家地方政策法规。与各单位对接后,确定最终进场路面计划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
 
1.2机械作业
 
随着施工队伍人员结构的调整,一线岗位新手众多,在输电线路、杆塔组装、导线、地线施工等方面缺乏理论基础经验。这导致各阶段施工前对安全要点和难点的解读增加,设备选择和运行时间成本增加。现场维护和中后期维护的数量也增加,对工程里程碑计划和工程决算产生了重大影响。
 
1.3进度统筹
 
目前,电力工程建设的市场化水平无法与其他建设项目相比。电网公司的输电线路建设项目仍由当地供电公司所属的输变电工程公司负责。施工公司仍采用网络计划、施工条形图、里程碑计划等传统技术来控制施工进度。由于输电线路工程项目涉及的施工单位众多,不同施工单位选择不同的方法,各阶段设定目标的人员仍依靠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粗略估计,往往导致许多进度管理任务关闭时出现“破网”问题。此外,当遇到突发问题和设计缺陷时,工作会出现延误和延误,无法有效刺激人员和设备的整体刺激。
 
2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的主要设计原则
 
根据具体塔位的交通、地形地质条件、协议签订和经济因素,采用全过程机械化施工。一般来说,机械化施工应遵循以下原则:
 
1)交通条件好、小运距离小于300m的塔位建议通过修建临时道路,采用全过程机械化施工。
 
2)临时道路生态敏感区或小运距离大于300m,交通条件差的地区建议采用索道运输方式,以人工为主,辅以机械施工。
 
3)为充分发挥机械化施工的优势,应保证机械化施工的连续性,减少机械转移次数。一般来说,至少相邻的4-5基塔基础可以连续机械化,同一区域的基础类型尽可能相同。
 
33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
 
3.1岩石基础
 
岩石基础主要包括岩石嵌入式和岩石锚杆,可采用旋挖钻机、锚杆专用钻机和液压旋转锚杆钻机。设计人员应根据机械化设备的性能,充分调查各种岩石基础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对于岩石嵌入式基础,主要考察埋深与孔径的比值、基础锥度或扩大头尺寸对其承载力的影响。对于岩石锚杆基础,主要研究锚杆直径、锚杆长度和数量、锚孔间距等参数对其承载力的影响。两种基础对地质勘察深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确定等代极限剪切参数、岩石的完整性和风化程度等。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当岩石基础的孔径从1增加到1.8时,基础混凝土的消耗量增加到28%,但基础承载力增加了10%;当基础埋深增加到2倍时,基础混凝土的消耗增加到100%,但承载力增加了2倍。因此,综合考虑机械化程度、施工安全性和经济性,建议优先增加基础埋深,提高岩石基础的承载力。在设计过程中,代极限剪切参数是关键的设计参数,其价值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基础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而标准给出的参考价值范围较大。为了解决其准确的价值问题,应结合现场荷载试验确定。
 
3.2杆塔组建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输电线路塔的标准和标准越来越高,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输电塔的重量和相对高度,以满足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用电需求。塔柱已逐渐从原来的人字形井架塔柱转变为格式井架塔柱。由于塔本身的相对高度和净重较高,有必要对线路塔的组装进行相应的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方法,确保其线路塔的规格能够满足相应的规定。
 
3.3装配式基础
 
预制基础可用于大多数无地下水的基础,特别是在交通不便、水源匮乏的沙漠地区。由于各部件在工厂提前预制,质量更容易保证,模块化组装减少了现场工作量,便于现场标准化管理。与传统的现浇开挖基础相比,单个预制基础可节省约12%的成本,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强度。预制基础的主要问题是设计难度大,理论体系不完善,上部荷载大时基础构件尺寸和重量大,施工不方便。
 
因此,其主要设计原则应遵循:1)能满足上塔结构的正常使用要求,不影响其安全稳定运行;2)预制构件类型和连接方式简单,加工安装方便;3)优先选用高强度轻质材料,运输吊装过程中不易变形;4)预制构件耐久性好,保证基础使用寿命与整体线路协调;5)在满足基础承载力的情况下,优化减少混凝土和钢构件的耗材量,减少土方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
 
3.4进度统筹中的应用
 
使用三维数字实体模型可以模拟和获得每个子项目所花费的时间。根据各主要参数的变化,可以不断模拟和改进,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时间。在统计分析各分项工程工期、施工设备和所需人员总数的基础上,整合工期,规划各分项施工顺序,灵活配置施工设备和人员,科学安排施工设备和人员进出,估算最合理的计划工期。目前,输电线路工程的工期由项目管理单位估算,并制定里程碑计划。工期确定后,一般不会随意更改,施工期间会因预期错误而赶上工期。采用三维数字仿真技术建立的工期相对客观,可以防止人员预期造成的误差。
 
3.5实际操作人员的监督
 
机械操作人员的高效管理也可以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水平。施工人员在进行过程管理时,应进行详细分析,建立适当的机械化方法,进一步重视技术人员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具体施工中,还需要实施人员配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施工管理方法和人员的基本理论知识。当实际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时,现场实际操作人员可以科学地使用机械化机械设备。这样,当实际操作人员掌握一定的专业能力时,现场实际操作人员可以丰富自己的施工经验,更有效地使用机械化机械设备,实现从一线现场实际操作人员到技术人员的有效转变,使机械化施工能够有序进行。
 
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机械化施工贯穿输电线路的全过程,可以加快线路工程施工进度,进一步提高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对人员和机械实施合理的管理方法。根据事先的设计方案,可以提前安排,最大限度地提高质量、经济性和安全性。因此,在输电线路的实际施工中,有必要了解机械化施工全过程的合理利用。从设计开始到施工中的人员管理方法,都需要实施,以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实际效果得到最佳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