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非基础教育组织主动改革战略

时间:2024-02-04 15:4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非基础教育组织主动改革战略
 
(一)非基础教育组织应当具备的生态观和行为方式
 
非基础教育组织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与市场的关系与基础教育组织绝对不同。基础教育组织的任务和培训目标决定了必须遵循基础教育规律,为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教育产品,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公共教育产品的适应性。但绝不存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类型错误造成的招生困难和毕业生就业困难。因此,基础教育组织基本上与市场没有直接关系,不考虑市场的变化,不看市场的眼睛。而不是基础教育组织,它基本上生活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它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关系就像水和船的关系,“水可以载船也可以覆盖船”。基础教育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只要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天,基础教育就会生存和发展。非基础教育组织并非如此,因为非基础教育组织正处于人力资源生产和再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不是他们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而是他们的服务对象――人力资源市场。从这个角度来看,非基础教育是伴随着人类永恒的事业,但其中任何一个都不可能是“常胜将军”,这与营利领域的企业组织没有质的区别。如果从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非基础教育组织已经从招生就业改革的趋势开始了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但这一趋势并不明朗,也不被双方承认。因此,非基础教育组织应实事求是地澄清其组织属性,学习营利组织在面对市场、服务市场、生存和发展市场方面的成功经验,培养人力资源市场竞争和发展的能力。这样,这类组织应有的生态观和行为方式就不言而喻了。就生态学而言,非基础教育组织应尽快牢固树立“我是独立学校的主体”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独立意识和危机意识。虽然这类组织内各类办学主体在市场化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异,但没有人能避免市场化的现实。很多学者是国有的、公立的,但作为市场上独立办学主体的地位需要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而逐渐明确,但趋势已经确定,在这个问题上,未来办学主体在市场上的地位与对这个问题的强烈认识成正相关。根据这一概念,这些组织应该学习营利组织营销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实践,使学校实体在人力资源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非基础教育组织的现实生态观和行为方式
 
在这个问题上,非基础教育组织的现状总体上是观念滞后,行为方式参差不齐。面对市场的需求和挑战,非基础教育组织内各类办学机构的生态观和办学行为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先锋,主要是一批民办非基础教育组织。他们天生就是市场的潮流引领者。因此,他们的办学理念对办学环境和办学行为具有独立的办学主体意义。他们知道离开市场的承认和接受,他们一天也活不下去。但这类教育组织的突出问题是存在一定的无序竞争;第二类是观察者,主要是大量的公共非基础教育组织。他们生来就生活在国家的行政怀抱中。目前,他们仍然感受不到或不愿意感受到来自人力资源市场的压力。在处理自身与市场的关系时,他们基本上处于“无为”状态。如果是这样,他们只是被动地处理(毕业生就业);第三种类型是后觉者;第四种类型是无意识的。这两种类型的教育组织都是公共非基础教育组织。他们要么忽视市场的力量和存在,要么忽视人力资源市场。当然,客观地说,这些教育组织深受行政教育管理体系的影响。在办学理念上,他们不需要考虑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他们习惯于唯一的办学行为(权力)――只有上级安排,只有学科――遵循学科的系统发展,从不关注人力资源市场的力量。在当今改革发展的新环境下,这些组织已经呈现出活力的下降和前路的茫然。我国高等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中常见的专业相似。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竞争不过,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现象足以证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这些教育组织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教育改革还没有触及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和办学体制的核心领域。因此,中国的教育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战略和建议
 
理论的演绎和现有改革的趋势都将中国的非基础教育组织推向了一个方向――在尊重自身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承认自身独立学校的主体地位。非基础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为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服务。教育组织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没有这个目标,教育、教学、科研等活动毫无意义。当然,中国的教育改革还在路上,但我们不能回避这样的现实和趋势,更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被动地等待环境的变化,错过机会。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和未来改革发展的环境,对非基础教育组织提出了以下建议。
 
1. 实事求是地明确自己组织的属性,进一步明确未来改革发展的总体方向和趋势,这是由其本质属性决定的。
 
2. 非基础教育组织的决策者要进一步增强办学主体的意识。无论他们所辖的教育组织姓公姓私,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有多高,从事什么先进的专业教育,只要是非基础教育组织,就是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资源提供者,是一个独立的(相对独立的)教育主体。
 
3. 非基础教育组织的决策者只有主动更新生态观,才能适应当今和未来改革发展的要求。只有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在竞争中获得动态优势和生存和发展。
 
4. 在这种生态观的指导下,要把自己置于人力资源的市场竞争格局之中,通过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为市场创造一个面向市场的空间,不断研究市场,不断适应市场,在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中不断拓宽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使自己的教育产品、科研产品和服务产品不断增强竞争力,使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组织决策者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充分研究国家改革大势,放眼世界和未来,从非营利组织的角度虚心向营利组织学习营销管理经验,掌握在自身竞争中实现健康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