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学院制度的内在关系

时间:2024-04-03 23:33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及其与学院制度的内在关系
 
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不是神就是野兽。也就是说,熟悉政治生活的技能,学会在由不同意志的人组成的复数公共团体中生存,是每个公民必须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这对当今社会来说是可以理解的。高等院校作为政治社会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由于我国更注重初中教育中具体知识的学习,个人政治信仰的培养、政治情感的凝聚力、政治文化的熟悉程度等任务更多地由当代高等教育承担。
 
这意味着高校需要完成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正如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所说,国家所有的教育体系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培养合格的公民。③公民意识教育不仅构建了大学生的政治和社会意识,而且帮助大学生完成了向社会人民的顺利过渡,而且保持了中国政治制度的稳定和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从而与理想社会的建立有关。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不同专家的研究,学术界达成了基本共识:公民意识作为现代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群体与中国、社会等公民的关系,即对其公民身份、公民权利、公民义务的理性认识。④完善的公民意识有利于确定个人自由的界限,指导个人在社会关系和社会规则中的理性行动。
 
不同的学者对公民意识的具体内容和构成要素会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独立的性格观念。因为完善的公共秩序首先是基于成熟和理性的个人行动。面对强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力,不容易屈服,根据自己的道德判断采取行动;二是规则的法律理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应掌握法律知识,根据国家社会规则确定的权利义务,确定个人自由的界限,维护个人权利;第三,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指个人积极行动,走出狭隘,思考如何对政治社会产生积极影响,迅速行动。如果我们在学院制度的框架下思考公民意识教育,不难看出,一方面,学院制度的培养模式与公民意识的内在精神和教育目标密切相关。大学教育的根本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最终应该塑造什么样的人,从而使大学培养的学生建立什么样的社会关系高度一致。
 
事实上,公民意识教育一直受到许多大学和学院的重视:它包括社会责任培养、个性塑造等基本要素,以不同的语言存储在许多学院的学院培训和学院精神中。例如,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长春学院培训:简单、友好、诚实、勤奋、思考、敏感,在生活和工作的两个价值方面,是现代公民观念的体现。
 
另一方面,平等民主的政治文化环境本身也适应了公民意识教育。在对公民意识培养方法的研究中,一些学者分析了特定文化环境在一个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学校独特的人际关系、个人政治地位、政治语言会影响个人政治文化认知,使其进入社会后复制学校环境中熟悉的政治行动模式。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周光礼、吕催芳在《中国大学与政治社会化:公民意识教育实证分析》一文中提到:监督利益表达、决策参与、学校事务关注等因素与公民意识的各种因素显著相关。⑤
 
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一般手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然而,在当今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随着多元文化的竞争和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学生政治观点的影响被削弱。学院制度的民主决策环境可以看作是大学生公民精神培养的自然训练场所,比简单的讲座有更多的优势:学院制度强调导师和学生的公平学习关系,学生之间的家庭成长环境,学生通过学院委员会、学生自我管理会议、权益组织参与决策和监督,对公开讨论方法,以微缩的方式练习政治参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效率,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点地培养学生公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