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探索科技馆教育活动的目的

时间:2024-05-04 00:14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如今,中国科技博物馆的工作比以前发展得更快。“公众理解科学”的逐渐渗透,以及越来越多的外部交流与合作,拓展了中国科技博物馆人民的思想和视野。中国科技博物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展览,临时展览馆和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已成为展览和展示教育的常态化手段。随着观众对科技知识渴望的逐步提高,除了指导、解释和各种表演外,还可以改变教育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获得直接的经验、感知和收获。
 
1 探索科技馆教育活动的目的
 
在大多数观众看来,科技馆是一个休闲、娱乐甚至娱乐的地方,并不是大多数有学习目的的观众。此外,展览数量大,展厅范围大,观众参观往往随机无序。因此,科技馆需要开展一些与常设展览并行的教育活动,活动策划人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参与者提供学习条件,让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每个博物馆和科技馆都采用了这种展览与教育并存的方式。科技馆参展项目较多,为教育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概率。有必要对教学活动模式进行更多的探索和优化。
 
1960年,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了探究性学习。早在20世纪初,教育家杜威就提出了探究学习的初步概念。在美国,学生从幼儿园开始感受探究教学。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的“2061”计划和科学知识导航图为美国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非常完善的理论依据。在温?哈伦写了《科学教育的原则与大概念》一书,重点介绍了创新教育的几个方面:“理解科学的大概念(包括科学的概念、科学本身和科学在社会中的作用);收集和运用实证的科学能力和态度。它强调,学生获得的科技知识中至少有一部分应该从不同形式的科学探究经验中获得。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科学博物馆都提倡让观众亲自“动手”和“参与”。让观众亲自动手,获得探究式学习时代。博物馆策划、设计、制作具有观众参观性的展览或其他活动,让人们不仅可以亲自参与动手操作,还可以用大脑思考,从而真正了解相关内容。经过多年的发展,欧美非正规教育场所的探究活动已经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在非正式教育场所(如科技博物馆、博物馆等)推广探究式教学方法具有积极意义。科技博物馆作为非正式教育场所,有必要尝试和贡献探究式学习;具备硬件资源和条件,使学生亲自操作经验,恢复实验场景,获得直接经验;此外,引导学生探索和学习可以提高科技博物馆教师的教学水平。
 
2 开展实施探究式教育活动
 
2.1 选择合适的展品
 
在探究教育活动研发的早期阶段,展览范围的选择非常重要[2]。科技馆展厅的展品通常分为几类:图形版、模型等静态展品;提取核心技术原理,直观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动态演示展品(如双曲隧道、伸缩线圈等展品);在实现原则展示的同时,还可以模拟科学实验场景的再现,为观众创造体验科技、了解科技场景的体验展品(如法拉第实验、手电池等展品)。
 
由于展厅内观众流动性大,参加体验式展品通常能让观众深入其中,对展品背后的人文历史故事感兴趣。导师应选择参加体验式展品作为活动依托,通过模拟展品展示内容,引导观众操作、观察、感受展品,将展品视为科学实验设备,让参与者进行相关探究实验,并与同龄人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展品展示的科学现象,他们可以发现并得出结论,从中获得直接经验。通过这样一个系统的探究活动,参与者不仅可以掌握当前的规律和结论,还可以通过科技发展的过程更直观地增强对科技与社会联系的理解,培养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探索的科学精神,使教育活动的效果从“知识与技能”上升到“过程与方法”甚至“情感、态度、价值观”。
 
2.2 聚焦活动参与目标
 
参观科技博物馆的观众年龄分布广泛。在活动设计的早期阶段,应系统地分析观众的年龄和需求。据统计,观众主要分为五类:
 
从表1不难看出,观众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因此在探究教育活动策划的早期阶段,我们应该特别关注某一群体,然后根据选定群体的特点设计活动主体。由于10岁以上的青少年具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并有学校教师进行系统的组织,展厅的探索活动主要集中在小学、高中生身上。
 
2.3 活动内容设计
 
2.3.1 明确活动内容的主题和探究目的。
 
要做一个真正的“探索”活动,首先要明确“探索”的概念。与传统活动不同的是,参与者需要收集例子,得出结论并进行验证。在选择合适的展品并确定目标(主要是中学生)后,我们还应该确定该活动的目的。例如,“让学生对原电池的结构有更生动的理解”,导师需要以活动的目标为基础,选择具有探索属性的展品进行分析和内容设计。
 
2.3.2 充分准备和测试工作
 
在实施每一项成熟的教育活动之前,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预览和试讲。特别是在探究性教育活动之前,导师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反复测试。以中国科技馆探索发现A厅活动“手电池探究学习”为例,导师在活动前期对吸水纸蘸盐水、肥皂液、醋、洗衣粉等进行反复测试,并记录数据。最后,选择了与原伏击试验相同的盐水作为活动材料。同时,导师尝试了各种正确或错误的伏击堆施工方法,从参与者的角度进行了思考、检查和分析,为活动的顺利进行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2.3.3 有趣的活动开始了  展厅探究活动与教室探究活动的区别在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太大。因此,在引入活动内容时,更需要动脑筋。如何吸引参与者的注意力,继续深入参与活动是一个主要问题。以中国科技馆探索发现A厅目前的活动《愤怒的小钢珠》为例,引入知名手机游戏《愤怒的小鸟》,看看谁能用三颗钢珠和一颗磁石把目标打得更远。通过生动生动的场景制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者的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在随后的测试、假设和老师的评论中,参与者的流失率基本为0%。
 
2.3.4 辅导教师扮演“启发者”的角色
 
探究活动并不意味着让参与者从头到尾“玩”。导师在活动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活动的初始阶段,导师需要告诉参与者,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在活动过程中非常重要。活动期间,导师应作为监督员观察活动进展情况,及时提出下一个问题。青少年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1-2个困难。以手电池为例,学生在构建多层伏击电池时,很容易错误地放置纸张位置。导师需要抓住机会,适度引导学生进入下一阶段。
 
2.3.5 随着活动数量的增加,不断优化
 
随着探究活动数量的增加,导师应注意总结和总结每次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由于每个参与者的年龄和知识水平不同,导师应适当调整指导的切入点,控制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如果条件允许,在探究活动实施的早期阶段,最好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视频和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