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探微中国书院教育理念探微中国书院教育理念

时间:2024-05-04 23:2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引言
 
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独有的教育机构。一般认为,学院起源于唐末五代,繁荣于宋明时期,在清代得到普及,为古代教育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胡适(1924)认为学院在中国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最高的大学和思想渊源与学院密切相关。他在《学院教育》一文中充分肯定,学院教育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体系”,是“中国一千年来逐渐演变的高等教育体系”(1925)。
 
近年来,“孔子学院”、“复兴学院”等教育趋势促进中国教育工作者再次审视传统,从过去的教育理念中吸收营养,思考古代学院教育教学理念的原创性,对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给予思想理论指导。
 
探微中国书院教育理念探微中国书院教育理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学院从不同方面丰富了教育教学发展的内容。例如,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阅读的指导,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学院保持了中国尊重教师、热爱学生的优良传统,大大扩大了她的意义。除了自由课堂、自由教学、灵活的学校体系外,学院还鼓励数百人争论,建立独特的会议和讲座体系,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更好地结合,学院重视人格教育,建立了高效的管理体系。
 
1. 学院重视因人施教、启发式教学和自主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学院往往以学生自学为主。古代学院经常邀请大师在祭坛上授课,类似于现代高等教育的专题讲座。学院大师在讲课中总结,由学徒自己感受。学院的学习内容非常灵活,课程的进度一般是根据学徒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而不是强制执行,也不是强制灌溉。问题的难度不是一样的,而是根据学徒的学习和理解程度来进行的。学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人而教,不拘一格。如果学生有常见问题,或者通过问题困难,或者人室受益,而老师只给予适当的指导,主要依靠学徒的自学理解。有时是通过师徒反复辩论。学院大师非常重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与当时学校流行的先生讲、学生听、生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相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正如胡适(1924)所说,学院真正的精神只是自学和研究。
 
2. 学院重视讨论教学和提问教学
 
学院教学多采用“问难论辩”,教学主要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进行。宋代胡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惑,由他纠正。有时他会指定一些学生发表他们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看法,以便大家进行辩论。学生们通过各抒己见(张惠芳、金忠明:285)寻求解决问题的统一认识。辩论的选择主要是让学生参与教学,激发他们积极思考,进而加深理解,提高知识。解决了教师叙述和学生被动听讲带来的诸多缺点。这种教学方法对以后学院的教学有一定的影响(毛丽瑞、瞿菊农、邵鹤亭:350)。宋代理学家朱提出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实践”的学习顺序,明确、逻辑地阐述了学习、问、思、辨、行之间的关系。明代教育家王阳明在教学中主张讨论的形式多样化,认为学习的好处“不大于朋友的交流聚会”。他要求讨论者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不要怀有“轻蔑的心”,而要“憋屈谦虚,宽以居之”。
 
明清时期,思想家黄宗羲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互动教学。他经常用来讨论教学中的困难。在这个过程中,他要求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发表“儒家思想”,使学生能够“思考穷人,自己思考”(孙培青:269)。在学习思想的指导下,教学实践大大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提问能力、投机能力和探究能力。
 
3. 学院倡导多元化考核机制
 
学院的考试制度被称为考试课程,用来测试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便更好地调整和优化教学,也是对学院学生的激励和鼓励。学院考试分为官课和师课两种。官课由地方官员提问、主持和批准。成绩优异的学徒一般都会得到奖励。教师课程由学院山长(院长)主持和批准。每个学院每年的官课和师课频率通常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判断,每个学院的额定和奖金是不同的。学院通常有自己的考试方法,并在学院的日常教学中严格执行。学院的考试方法有两种: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清代的罗经精舍和学海堂是开卷考试的典型代表。在考场或“听搜索书传条对,以观其识。不需要尝试糊名等法”;或“传出题目,即出版刷、粘贴学海堂和各学长公寓,随意分发,俾距离知道”。这两所学院的课程考试方法满足了考据学探索的需要,也符合文学课堂教学和创作的基本规律(宋巧燕,2008)。一些学院将课程艺术期刊印成论文集,相当于现在发行的学报,使学术公开(张柳泉:104)。这种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4. 学院倡导民主、平等、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
 
学院师生关系和谐,道路交叉,师生关系深厚。这在当时的官方学校中是非常罕见的。学院教师照顾学生,尽最大努力传道、教书、解惑。学院教师的尊严不是靠压制和惩罚建立起来的,而是靠教师的性格、知识和榜样建立起来的。学院的学生为与老师的交流感到骄傲。他们长期跟随老师,不仅学习知识,还模仿老师的榜样,处处学习做人。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东林学院:师生共同讲学业,评论时政和人物,在这些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师生友谊。学院被禁止、师生被迫害时,重视仁义,同生死,共患难,表现出高尚的品格和骨气。在学院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普遍质疑教师的理论,而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意进行辩论、讨论和推理,从而完善和推广教师的理论。古代学院的敬业爱学生、尊师重道、平等民主的精神可以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得到普遍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