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法律论文

什么是言论自由?内容的边界是什么?

时间:2022-06-05 21:25 所属分类:法律论文 点击次数:

什么是言论自由?内容的边界是什么?由于人们的观点不同,他们的法律背景也不同,对这些问题的解释也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言论自由的定义有两种理论:狭义和广义。从狭义上讲,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占据了主导地位。从严格规范和解释的角度来看,它认为言论自由只是指口头表达意见的自由,而言论自由的概念并不涵盖以其他形式表达意见的自由。例如,出版自由具有成功出版的自由,这意味着印刷文字和图片表达意见的自由。基于这种理解,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通常规定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在同一宪法规定中并列。广义的言论自由是表达自由的一种具体形式,也是公民的基本自由之一。它是公民在法律规定或认可的前提下公开表达意见、交流意见、传播信息、不受干扰、教学约束或惩罚的自主状态。言论自由不仅是指公民言行的自由,也是指公民不受非法干涉、约束或惩罚的自由,因为他们的讨论和意见的内容。例如,中国台湾宪法学者林子怡认为,言论自由不仅包括台湾宪法第11条言论、演讲、演讲和出版的自由,还包括第12条规定的沟通自由、第14条规定的集会和社会自由以及其他类型的言论自由。也就是说,所有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自由,都应该被纳入言论自由的范畴。本文采用了言论自由的广义概念,因为狭义上存在许多缺陷。
存在意义的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改革、经济组织的演变和科学技术的提高,都不能与言论的自由传播和广泛的交流分开。人类社会的每一步都与言论自由密切相关。因此,言论自由通常被称为第一权利,人类最重要、最具潜力的活动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言论自由的保证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今天,中国公民享有的法律意义上的言论自由权利经历了一个相对曲折的过程。直到1982年,《中国宪法》第35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会议、社会组织、游行和示威的自由。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中国法治进程的加速,公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言论自由。在法律实践领域,言论自由与其他权利之间的冲突最能显示现阶段的言论自由和生活空间。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特别是在司法领域的判断)代表了这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言论自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