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管理论文

我国“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

时间:2023-01-19 23:26 所属分类:管理论文 点击次数:

2019年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第一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了世界,我们正面临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工业变革。黄旭华、于敏、屠呦呦、袁隆平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为中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科技事业质量的发展,是中国赶上全球发展的关键。目前,中国已进入依靠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虽然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与过去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中国落后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没有改变。分析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创新理论分析
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主席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中共中央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指出,中国科技发展的目标是使中国进入2020年创新国家的行列,2030年进入创新国家的前沿,新中国成立100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2017年10月18日,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言,进一步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原创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高质量的发展不仅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也能满足创新成为主要驱动力的发展需求。主席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经济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中国经济发展摆脱困境。
22我国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2.1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人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中国迎头赶上,努力赶上技术。目前,与以往相比,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个别产业的技术发展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例如,经过多单位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高铁行业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我国在高铁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个别产业发展突出。总的来说,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技术突破只是个别现象,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并没有真正改变。例如,中国汽车工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逐渐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技术创新也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国有汽车品牌企业发动机高压轨道、涡轮增压等关键技术仍落后,没有掌握真正解决问题的相关技术。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美国和日本掌握了世界90%的专利,而中国和其他国家只掌握了10%。主席在2018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家的重要工具,对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引进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发展,但缺乏独立的知识产权,只能受他人控制,“任人摆布”,永远不能“站起来做人”,关键核心技术是钱买不到的,实现真正的发展只能依靠自己。主席多次强调:“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生命之门,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只有真正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中国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进入国际市场,从根本上保障国民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等安全。只有以关键共性技术、前言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才能牢牢把握创新主动权和发展主动权。”
2.2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待改进
虽然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但我国企业一直在引进国外先进的专利技术,发展壮大自己的产业。但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只注重技术引进,却忽视了技术的吸收和消化,更谈不上技术的再创新。对于企业来说,只是盲目引进而不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业技术终究无法取得实质性进步。这一行业的普遍现象也成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难题”。此外,虽然一些企业不断尝试进行技术创新改革,但对于我国许多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基础差、研发能力弱,引进技术后难以匹配相当大的使用能力,往往只能停留在模仿阶段,无法进行技术再创新。此外,中国企业在技术引进方面非常盲目,不考虑企业的实际发展,对企业的发展有害;部分企业未能准确引进所需技术,无法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之间没有建立技术共享机制,导致大多数企业重复引进技术,重复引进相同或相似的技术,造成企业资源和资金的大量浪费。
2.3“产学研”合作机制不顺畅
我国“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在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投入使用中,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应相互合作,共同促进,但当前社会形势并非如此。首先,由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是中国市场的普遍现象,中国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仍有很大的提高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的空间。其次,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沟通、合作,没有建立战略联盟合作战线的制度。此外,企业对其在“工业、大学、研究”合作机制中的地位并不满意。大多数企业认为,国家在学校和科研机构投入了大量的科研资金,缺乏对企业的关注,也没有为企业提供应有的财政支持。此外,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相比,学校和科研机构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不像企业那样与市场紧密相连。因此,学校和科研机构的部分科研成果缺乏实用性,难以市场化,经济效益低。“工业、大学、研究”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中国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缺乏公平公正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企业更喜欢时间短、效果快的项目,学校和科研机构更注重项目的研究价值;(2)中国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的利益分配难以达成一致。在工业与大学合作中,项目前期的资本投资、项目的相关成本、项目完成后的成果转移将对工业与大学合作产生一定的影响;(3)中国企业、学校、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人才流通、准备、职称、待遇等问题使技术人才不能纯粹以科研工作为目的,给人才流通带来巨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