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经济论文

黄河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时间:2023-02-12 23:19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点击次数:

黄河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对策
(1)注重观念转变,创造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技术创新,也是积极调整能源利用结构的重要战略措施。防止气候恶化,建设低碳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首先,通过宣传教育,倡导低碳理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在政府的指导和宣传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节俭文化和环保意识转化为公民自觉行动。其次,鼓励企业积极迎接低碳时代,根据自身实际发展阶段逐步推进低碳经济,自觉改进生产模式,调整产品结构,走绿色发展之路。第三,倡导公众开放“低碳生活”,减少工作和生活中的高能耗消费习惯,倡导简单的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费和低碳排放,引领全社会形成低碳时尚。如滨州市在部分路段和公园建设中引入绿道设计理念,倡导绿色、健康、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锻炼了身体,也为节能减排和环保做出了贡献。
(2)加强政府指导,建立低碳经济发展资本投资机制
借鉴先进省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设立低碳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整合现有财政专项资金,通过引导、激励、奖励或贴息贷款支持低碳发展项目、科技和产业。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增加金融机构对提高能效、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倾斜低碳环保项目。探索跨区域碳交易合作绿色发展补偿机制。例如,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生态发展区,在其发展规划中,充分利用价格、税收、金融、信贷、土地等手段,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低碳体系创新和法律体系建设,完善标准和规范,促进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促进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模式,加快淘汰落后能力,研发新能源、新材料、新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环保产品发展低碳经济核心技术,提高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鼓励多渠道建立碳基金,即不完全依赖政府投资,形成多渠道吸收民间基金的新局面。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解决“三高”问题
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实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途径。目前,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上。本质上,低碳经济需要解决“三高”问题(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这是循环经济需要解决的问题。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引导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的现实和可行选择,是实现黄河三角高效生态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黄河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到“循环经济”多达15次。在功能定位方面,规划要求建设国家重要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培育多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建设国家重要的高效生态农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在发展目标方面,规划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国家重要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东营经济开发区、胜利工业园区、华泰工业园区等16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组织重点领域公关,组建跨领域、多学科科技队伍,推动支柱产业优化升级,构建高端、高质量、高新技术的产业结构。
(4)加强政策支持,重视新技术研发
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区域整体和长期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我们不仅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府的政策支持,还要制定一系列政策和管理措施,为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如对从事新兴产业或积极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对开发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促进节能减排成绩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更加关注、支持和激励技术创新。既要注重影响重大的关键技术的研发,又要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全面加快新技术、新能源的应用,逐步推动产业从粗放型向技术型的转变,促进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黄河三角洲新能源品种丰富,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发展低碳能源,大规模实施和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和海洋能,尽量减少对煤炭消费的依赖,确保低碳经济的顺利可行。
(5)注重总体规划,加强产业支持
低碳经济的发展涉及部门多、领域广、专业性强、技术性强。总体规划是有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山东省以建设“低碳城市”为约束性目标,纳入各市“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这使得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民在规划的约束和指导下,努力实施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黄河三角洲各城市有责任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制定“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低碳发展理念体现在规划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做好项目审批的趋势指导,避免产能过剩,关闭源头。同时,黄河三角县区在保证GDP稳步增长的同时,利用经济和行政手段限制高碳产业的发展,做大做强低碳产业。一是要大力发展低碳农业。黄河三角地区是山东省重要的粮食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低碳农业潜力巨大。二是提高第三产业比例,促进现代服务业生态发展。数据显示,每增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1万元GDP能耗相应降低1.3%。根据区域情况,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建设黄河入海口、红色旅游、滨海旅游度假、民俗文化四条优质旅游线路,逐步建设黄河生态旅游区、黄河水城、孙子文化旅游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冷链物流、连锁配送、在线销售等现代物流业,逐步完善银行、保险、证券等区域金融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其产业结构,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