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什么?

时间:2021-12-31 17:45 所属分类:计算机论文 点击次数:

一、主要的问题。
1.不同学段的起点不同,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本市中小学一般都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家用电脑又为部分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电脑环境,让不少学生在入学之前就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一般来讲,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水平高于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由于起点不同,在教学实施上存在较大难度。
2.教学模式过时,学生无法发挥个性。
众所周知,课堂板书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它在传统教学中有很大的优越性,可惜忽视或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一些实用、操作类的计算机等应用技术课程,对学生不感兴趣,说明目前的教学模式已大大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评估机制不足,学生热衷于游戏和聊天。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要在电化室中进行。因为缺少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完善的考核体系,对计算机的重视程度不够,常常使每一门课都成为学生的“参与课”。又缺乏科学性.严格的教学管理,学生经常接触网络,被千姿百态的信息所吸引,无心学习课堂内容,浪费时间玩网游聊天。就连一些学生上课时都不带教材,在教室里随意走动,交头接耳,把电脑课当作“放松课”,严重地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
二、原因分析。
导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陷入困境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城乡差距很大。
在城区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而贫困山区的学生到中学才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而山区教师资源较少,有许多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或训练数日后教计算机。在这门课上,学校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往往是“说得好听,学得次要,考不起”。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家长出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虑,许多学生在入学之前都已经系统地完成了计算机一级.二级的学习。又是农村来的孩子,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思想落后,电脑知识仍处于闲置状态。
2.模式创新不够。
「一书一笔」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所以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是让学生真正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要把学校所学的知识一劳永逸地运用于所从事的计算机行业的相关工作中,那么,如何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与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新经济时代对职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3.规范管理不力。
电脑室是教学实训的重要基地,有些学生在上课时不遵守“学生上机规则”。有的老师上课前没有过滤游戏,有的学生聊天,有的学生不应登录;有的老师上课设计不当,不重视学生反应,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不重视“教与学”互动的过程,这反映了“过程教学法”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改革的思路和计划。
1.分层次、有区别的教育。
可以根据学习起点的不同,分班,分层次教学。开学前按教学内容进行模拟测验,根据学生的学分分为上、中两组。对进入提高组的学生,缩短理论学习时间,提供更多上机.上网环境,学生主要通过自学和网络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本门课程。对正常组的学生,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辅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尽可能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因材施教。通过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测试,学生可进入第二级计算机基础学习阶段。
2.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第一,教师要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上课前要将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主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对课程掌握情况和认识,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既可从教材中自学,也可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也可在教师指导后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因此,教师就不再是课堂活动的中心,真正成为学生的启发者、指导者和辅助者。
3.模仿游戏,任务驱动。
为什么网游会让人流连?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运用“目标驱动”的原则,目标设计具有层次性,可持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征服欲望。还可以借鉴游戏规则,激发学生不断地学习的动力,这样,当任务完成时,教学也会无意识地实现目标。
实际应用表明,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深受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中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门课程,它对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大的意义。要大力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体现,更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