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核心目标

时间:2022-01-24 23:06 所属分类:计算机论文 点击次数: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职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既为以后的计算机课程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培养当代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伴随着我国计算机教育的普及,最初作为高职计算机教育第一级的部分教学内容,已转移到了中学,这使得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电脑应用基础是职校所有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一般都采用统一的目标、内容、进度和测试标准,未能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所应具备的计算机素养,因此后序专业课程的学习服务性不强。
基于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工具性、时代性等特点,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中,要以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依托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体现开放性、动态性。
1.以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教学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信息处理能力。随着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推行,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有些教师和学生把这门课程知识的学习和证书考试联系起来,使得课程教学成为考据的铺垫,在模拟题练习中投入大量的精力,使得学生很难解决实际问题,而学生的信息素养却没有得到提高,偏离了培养应用人才的教学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注重应用的课程,因此,实践性应该是本课程设置的基本定位。对学生来说,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借助计算机在其专业领域中解决实际问题。为此,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由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突出实践性应用,发挥网络教育作用,使信息化素质教育渗透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改革教学内容。
(1)有效地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联系。目前,在我国,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中、小学也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他们从零起点开始,学习了文字处理、电子制表、演示等基本内容。当前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材大部分还是从零起点开始,以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字处理、电子制表等为基本内容,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有一定重叠。为更好地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衔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和改进,强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形成贴近工作生活实际的知识体系。例如学习较深层次的文字处理技巧,利用邮件合并功能实现学生成绩单的制作,利用风格管理功能完成毕业论文的整理等。
(2)提供更多的网络和多媒体知识。面对日益变化的数字化社会,网络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是现代高职学生必备的素质。所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介绍网络知识,还应使学生学会上网查资料、浏览新闻、网上购物、网络通讯等,还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师生互动平台。同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将频繁地接触声音、图象、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素材,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多媒体材料加工处理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非计算机专业以后不会开设多媒体课程,所以这部分内容必须纳入本课程的教学。
(3)模块化教学内容。因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担负着为后续课程甚至未来职业服务的重任,所以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在教学内容模块化的基础上,除部分必修模块外,各专业可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模块进行教学。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及时更新教学模块、筛选教学内容、消除重复、过时的内容,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3.以任务引领学习,改革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效果更好。由于它是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本上能够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它为任务驱动教学提供了有效的保证,只要任务被合理地设定,就可以实现教学、学习、等一体化,从而达到“学习”的效果。它既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界限,又更易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一定的专业习惯。
4.依托网络开展教学,改革教学手段。
现在,老师们精心制作了电子教学软件。
通过课件进行多媒体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网络教学作为一门计算机课程,理应走在前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可以借助校园网,充分整合学校的教学资源,组成学校网络教学系统,并不断进行完善。通过网络教学系统,可以更好地利用和优化教师不断积累的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外实现自主学习,它不仅使课堂教学得以扩展,而且还能缩短时空距离,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如在线交流,电子邮件,信息栏等等。
5.重视考核应用力,改革评估机制。
课改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有效的考核方法能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状况,不同的考核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当前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采用题库系统机考的方法,实现了教考分离,考核手段较为公正、合理,但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而言,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因为题库系统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相配套,没有提供自主修改试题的功能,有些题目的实用性不强。第二,结果性评价主要是以期末考卷方式进行,不能真正体现出本课程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因此建议这门课的考核和评价应该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辅以一定结果性评价,即建立经常性、阶段性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定期评估可以根据课堂情况,加强对学生的课堂评估,因为课堂是学生最真实最直接的表现。阶段评估则可针对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设置一些综合实践作业,如果学完计算机基本知识的模块,可以让学生参加电脑销售市场调查,做完调查报告;学习Word文字处理模块后,可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编制计划书;学习了Excel电子表格软件之后,能够对家庭生活支出进行调查和统计;在学习了Powerpoint软件之后,可进行自我风采展示及演示。对于这类综合性作业,可以从态度、能力、效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估等多种形式,全面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评价公正有效。
  结论
作为职校计算机教育的导论课,它既要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势,又要适应生源、培养应用型、提高信息素养的要求。要继续开展教学实践和探索,通过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社会所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