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计算机论文

非计算机专业课程必须专业化吗?

时间:2022-02-17 21:43 所属分类:计算机论文 点击次数:

1前言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于其工作领域,培养学生成为既熟悉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行业。自199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以来,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发展迅速,但其计算机基础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上通高校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研究了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特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如何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基本上根据《关于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大学信息技术教程、VFP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网络基础等。虽然这些课程在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仍存在许多不足。
2.1一刀切模式忽略了不同专业对计算机技术需求的差异。
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中很常见,即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他们都接受相同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这种一刀切的模式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不同需求,严重缺乏针对性。1)不同专业的计算机知识重点不同,文科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文件管理功能管理大量的文献和文献检索;工程学生需要使用计算机编程来模拟测试过程,数据结构课程也有利于工程学生从事本专业的研究。2)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不同的计算机知识深度。因此,理工科学生往往需要比文科学生更深入的计算机知识。
2.2同步课程进度忽略了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差距。
在大学生进入学校之前,由于当地条件、家庭条件和个人爱好的不同,学生之间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一般来说,来自城市的学生比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起点要高一些。目前的教学制度统一采用了所有学生的零起点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2.3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
目前,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过于依赖于总结性评价,评价方法倾向于简化形式化,要么是试卷,要么是电子作品,学生的信息素养没有得到准确的评价。这种传统的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改进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对策。
3.1设置专业课程。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计算机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二是计算机教学[1]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如果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和质量方面发挥着基础和先导作用,那么专业课程中的计算机教学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学生在课程设置中应该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并根据各专业应该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增加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环节。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课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课程设置专业化。对于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必须与本专业的特点和需求相结合,因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不是研究计算机本身,而是将计算机作为未来职业的工具。每个专业对信息技术知识的需求不同,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在确保学生的基本计算机能力后,特别需要开设与学生兴趣需求密切相关的专业计算机课程。对于专业要求,计算机基础知识不能满足专业需求。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在不同的专业中有不同的应用,不同的专业经常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因此,非计算机专业课程必须专业化。
2)教学内容的动态性。作为当今知识体系中最独特的部分,计算机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目前,计算机教材的内容严重落后于计算机的实际发展水平,课程内容已经老化,因此应及时更新课程体系和课程教材。在学校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引进与各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使学生了解行业中计算机的应用和管理,熟悉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选择具有一定深度工作中仍具有实用价值的教材。
3.2编制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
随着科学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将逐步深化。信息技术教育应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信息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的选择、接收、处理和传播知识和技能,可以为学习者的成长提供广泛而有力的工具支持,并应作为所有学习者的必要组成部分。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发展需要做出多样化的选择。这将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将面临自己学习和教学创新的双重挑战。
然而,作为一本大学教科书,它必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计算机教科书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计算机领域的新知识,如计算机网络知识;另一方面是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如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中使用的数字系统等。
3.3构建形成性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指导方针,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它展开。科学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有益的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效促进[2]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形成性评价就是这样一种教学评价方法。为了有效实施形成性评价,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按项目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学习内容分为3~4个项目,每个项目完成后给学生评价,评价方法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甚至计算机评价[3]。该项目的评价方法,加上多维评价主体,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参与者。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应从培养专业计算机应用人才,从计算机知识教育到计算机质量教育,到计算机应用能力,让学生基本了解计算机应用和基本原则,为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为专业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