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计算机论文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审计应用层的设计模型

时间:2022-09-03 22:59 所属分类:计算机论文 点击次数: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审计风险评价
从风险分析的角度来看,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审计应用层的设计模型应涵盖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因素,通过感知、调查、审计三个功能完成应用层建设,挖掘关键风险因素,判断是否可以转化,建立风险模型,做好风险识别,评估风险概率,评估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根据工程相关理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审计的风险因素来自审计人员、计算机系统和环境。其中,审计人员的风险因素是指相关参与者在审计过程中心理、生理、可靠性等原因造成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审计风险;计算机系统因素是指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硬件和软件设计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环境因素是指除人员风险因素和计算机系统因素外的业务因素造成的风险问题,如逻辑管理、法律法规等。因此,审计主体需要从风险因素、审计人员、计算机系统和环境因素三个角度出发,检测和审查潜在风险事件的概率,及时防止电子政务系统缺陷造成的安全事故。由于安全风险的原因不同,后果也会不同。基于此,审查主体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识别:(1)模块分解。在审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安全风险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分类,建立相应的模块,如将诱发风险的因素分解成不同尺寸的模块(2)图形描述,以图形形式描述诱发风险的因素,便于相关审计人员更好地理解(3)动态分析,借助数据图技术手段分析安全审计风险,结合图表中关键数据的变化进行风险预测。风险评估注重网络安全审计风险事件的发生过程,是指审计主体对安全事件的概率进行定量评估。当安全风险可能造成损失时,根据历史数据和概率统计进行评估。无论是评估范围的确定,还是评估方法和方案的制定,评估步骤都应以安全审计为中心。面对造成安全风险的各种因素,审计主体可以通过相应的数学公式计算风险评估,如交叉乘法。风险评估是风险评估过程中的进一步深化措施。在此过程中,审计主体需要从风险诱因、风险结果和风险监督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划分。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安全风险事件进行概述评估时,应综合考虑攻击软硬件基础设施和资产力诱因;在评估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时,应综合考虑资产本身和社会影响程度。因此,在审计主体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评估时,应注意权衡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建立可接受的安全风险防治范围。对于可接受的安全风险防治范围,保持原风险防治措施;当安全风险防治成本超过时,需要采取新的安全风险防治策略或在原防治措施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及时完成审计过程中网络安全风险问题的实时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