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数学知识来自生活

时间:2022-01-03 19:2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学习材料的“生命化”,是学习体验的前提。
1.提前熟悉较为抽象的学习材料。
小学学生因为生活经验不足,有些知识学习比较吃力,因此,在教这些知识之前,要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习活动,收集生活中相关的数学材料,对数学有感性认识。
2.为"生活"补充数学材料。
数学知识来自生活,生活处处都是数学。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对数学进行补充,让学生体验生活。举例来说,学完“圆面积”,学生在理解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之后,又提出这样的问题:想办法计算操场上的树干横截面积是多少。小朋友积极地发言。其中一位说:“求圆的面积要先知道半径,只有砍下树量。"有人反驳道:"这样怎么样呢?树木一旦被砍伐,就会死去经讨论,大家达成一致意见:测量树干的周长,计算出树干的半径,再用面积公式计算树的横截面积。课后,许多小朋友都迫不及待的来到操场上去测量,去计算,自然就会进入到亲身体验的境界。
二是创设问题情境,使问题成为数学探究的对象。
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能够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能够积极地学习。比如:数学简单归一应用题,老师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现在要求快速衡量全班48个学生一分钟左右可以口算多少的题数?同学们争论着回答。生1:可先统计全班同学在一分钟内口算出的题目数,然后将他们加起来。生2:这太麻烦了,我只需要先测一位同学的口算数目,然后乘以48。生3: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如果选出来的同学算得快,算出来的得数太多;若选出来的同学算得太慢,计算出来的分数太少。同学们都觉得第三句有道理,怎么办?此时,一位同学激动地说:“可以先测几个同学算了题,算出他们的平均值,再乘48。”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法不错。因为这个问题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而出的,所以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这种问题的解决思路。
优化学习材料,让学生体验到“探究性”学习的成功。
老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生活经历和与所讨论问题之间的距离,进行有条理地学习;一种设计材料如果太难,学生的学习往往不会成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也不会有愉快的体验,如果过易,思想强度不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快乐体验不够强烈。因此,要将问题从易到难排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是优化数学活动,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易于学生接受。
要将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可见的"数学事实",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施教,则对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概念,是十分有效的。
五是以“实践型”学习体验为主。
1.设置情景,引导经验。
老师要以宽容、友爱、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身心舒展,并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学习材料,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式实践。要指导学生体验,老师要给他们提供机会,任何一个学生能够操作的,就让他去做。从而调动其积极性,也可以加深对运行对象的印象。2.组织实习,课外拓展。
创新来自于实践,实践是一个持续的、完整的过程。单纯的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我们就利用实践作业的方式,在课后安排实习任务,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深入与巩固。开展后延伸学生便能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同样也培养了实践能力。
“合作交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1.提供学生理解和交流的主题。
课内沟通是一种开放的探究活动,比教师讲授和自主学习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其应用兴趣。学完《加减应用题》以后,我出了这样的题目:“小强离学校900米,小丽家离学校400米,小丽家离学校有多少米?”这个问题开放了,孩子们争着发言,个个不甘示弱,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研究人员从居住地中得到了许多答案:如果两个同学生活的方向相反,应该是900+400=1300米;如果两个学生住在同一个方向,应该900-400=500米;另外,如果小强,小丽家和学校的位置是三角的,这样很难计算出两个家庭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但是距离的比值是500米多,少于1300公尺这类的讨论,对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都有积极的作用。
2.创造合作学习机会。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有发表见解、聆听他人的想法,学会沟通,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如在学习“三角区公式推导”时,可组织学生分组学习,并让学生在学习中,使用同样的两个三角形去拼摆,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她们有些剪了,有些拼凑,互相讨论,过了几分钟,他们又拿出小组来解决问题。在交流过程中,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时争补补课。学会在沟通中合作,在交流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分享竞争、成功和挫折的经历。
总而言之,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体验式学习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