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教师可以借鉴康德的道德哲学思想

时间:2022-01-07 19:4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据同等地位,三个维度均分天下。情绪化态度价值观是教师自身在一节课上对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形成一定的价值观的过程。Ruby教授认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引导和促进人的社会化,使人成为现实的、单一的社会存在。它能使人逐步地摆脱孤寂的自我,不断地拓展和丰富人们的生活、人生体验,使人置身于广阔的社会交往中,并与社会价值观有效地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了人类普遍性的内在关联。[2]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三个目标常常得不到满足,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尤其是虚设。三向靶标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一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学生价值目标的构建。
在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上,价值观念是师生互动、互动的过程。这种课程目标是教师在课间预先设计的,而在实施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建构过程,导致师生对一堂课目标的认识出现偏差。忽略了课堂价值目标的构建;
其次,目标制定者忽略了学生可能拥有的价值观。
教育目的太广泛,过高的原因主要是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制定者过分强调要让学生接受什么的价值观念,大学生应获得何种情感态度等,而对其原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漠视,还有学生可能具有怎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忽视了学生在价值观念上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例如,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
本部分主要从教师和教育对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的学生,认为读书的目的在于“学得好则士”,并在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可以借鉴康德的道德哲学思想,在什么是真正的道德观上,看的认为“为道德、为义务而义务”遵从了人类本心,而非任何功利的目的。为理解其道德观,他列举了四个通俗事例,第三条指出:“要积极发挥才智,促进个人幸福”。第三个例子是,说人活在世上,要积极进取,使自己的才智得到提高和发展,而不是为了获取某种利益,例如,读书不是为了获得财富、获得功名、光宗耀祖、喜爱阅读,而是为了充实和完善自己,然后将它当作一种爱好或义务去做。对康德来说,这也是一种更高尚的道德行为[6]。教学中应借鉴康德的道德哲学思想,培养学生较高的道德行为,读书的重点在于自我修养,而非功名,以获取外部知识技能。
(二)对学生的高要求转化成学生可以接受的日常规范。
因为我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太空,太广,很难实际操作。传统儒学思想可采用“套近”的方法。我们的传统儒学主张“人皆有良知”,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形成一定的道德规范。一种教育方法就是把既有价值和核心价值之间的距离更近的教育方法叫做“套近乎”[8]。当达到这个目的时,我们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情感态度。第一,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过于模糊的情况,教师可在重新进行教学时,将教学目标转化为能被学生接受、能真正做到的学生日常语言。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原本的情感态度,在学生原有情感态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修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原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原有的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距离有所缩短。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去权威”,立足学生,从学生本体论出发,注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一,教师可以借鉴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当研究者,实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绪态度,并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学生目前的水平。第二: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师生价值塑造的过程,也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站在“局内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了解在课堂交往过程中在师生互动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总而言之,教师应以学生本体为本,而非教师为本。
在新课改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有利于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三维目标实现的难点,应重视其实施,并就如何评价这一目标的实施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