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教育不应该是简单的职业教育或普通教育

时间:2022-02-12 20:4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经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社会经济实现了数量积累和质量飞跃,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发展,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就业困难和就业短缺在中国经济社会中并存,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面临的瓶颈问题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有很多。本文仅就人力资源水平、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自己的观点。
一、高技能人才的定义和素质要求。
高技能人才是生产、运输、服务领域一线从业人员,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经营问题的人员。主要包括高级技术人员、技术人员、高级技术人员专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复合技能、知识技能三类。
高技能人才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职业技能,是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也是区别于其他高级人才的主要方面。二是职业适应能力。高技能人才具备独立学习新职业技能的能力,能够及时把握职场中特定职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不断掌握先进的职业理念和操作方法;不断扩大知识面,具备扩大知识结构的能力。三是专业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不断发现存在的缺陷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具体实践,操作开发。
通过对高技能人才素质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职业学校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必要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是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
(1)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本土化借用。
德国的双重制度是目前世界上相对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所谓的双重制度是指职业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培训的结合,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训全过程的职业教育模式。双重制度职业教育要求学龄人员首先找到企业,获得具体的职业地位,与培训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成为企业的学徒。成为企业学徒后,找到相应的职业学校,在职业学校学习后,成为职业学校学生,呈现学校前企业的特点。德国的双重制度模式值得学习。模式移植的主要优势是:明确的培训目标,即培养高技能人才;企业与学校相互协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2)中国职业教育模式样本。
政府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职能和政策导向作用,加强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的协调使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和支持力度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有效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学校的重点是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主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和技能,向企业和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毕业生。
企业跟进:通过实习制度,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和特点,对实习生进行深入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实习生能够掌握企业实际运营中使用的技术。
三、初步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法。
(1)制定职业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
1.深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意识。
职业学校应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未来充满信心。在规划中,首先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2.加强高技能人才师资培养。
逐年增加职业学校教师数量,提高教育水平、高能力、高素质教师比例,提高教师道德素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努力建设优秀的教师和培训教师,同时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学习和进一步学习,为学生树立榜样。
3.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步骤。
制定详细、可操作的人才培养步骤,逐步实现最终的培养目标。
4.量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科学研究人才市场需求后,通过培训目标的选择和定量,将人才研究结果转化为具体数量要求明确的人才培训目标,稳步发展,提高学生数量和素质。
(2)完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链。
向企业输送实习生后,应与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建立跟踪机制,关心学生的实习生活,了解培训企业对实习生的待遇,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配合和支持企业的培训活动。
(3)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结合。
教育不应该是简单的职业教育或普通教育,而应该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内容的结合和渗透,而应该是不同的。职业学校应从职业教育的维度出发,加强普通教育重点的理论知识学习,借助政府的主导优势,加强两种教育的沟通和结合,使两种教育相互渗透和补充。
四,结语
俗话说,十年树,百年树人,中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和耐心,政府的全力支持,职业教育领域各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我相信,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中国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显著提高,中国社会人力资源矛盾将得到有效缓解,中国经济将继续、高效、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