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的快速推进

时间:2022-04-21 23:24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自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生存危机等新问题。面对人与自然矛盾日益加剧的事实,人们的生态系统意识和整体意识得到了增强。生态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其他生态因素甚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因此,当人类了解自然,改变自然时,我们应该关注整体,把握局部,关注环境的整体效应,努力保持自然的原始生态。所谓的原始生态是指事物的原始状态,也被称为真实状态。当然,保持自然的原始生态并不是保持自然的原始、无知和落后状态,而是尽量不破坏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以促进生态系统向更高、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1.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现状。
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高等教育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它生存的自然、社会和其他环境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几次曲折。从20世纪60年代的一哄而上高校到20世纪末的全国高校合并,调整浪潮,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压缩本科教育规模政策的实施,都反映了外部环境对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影响。近几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在曲折中前进,在探索中不断完善:1999年中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高等教育发展迅速;2004年,中国高校招生420万人,大学生规模2000万人,居世界第一。此外,中国高校数量的增长也相对明显。1998年,《全国教育发展统计公报》公布了1867所全国普通高校,2006所全国普通高校有1867所。与此同时,政府对整个教育事业的投资也在逐年增加,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生态环境。然而,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其缺点也日益突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高等教育生态区的不平衡发展。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受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响,高等教育生态区域发展非常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东、中、西高校分布不均衡,普通高校和大学生分布不均衡也导致东、中、西高等教育教师、资金和区域公民教育水平不平衡。
1.2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趋同。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和数量上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同类型、同层次的高校也在不断涌现。但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高校不顾自身条件,片面追求大而全
1.3规模扩张与教育质量的冲突。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自1999年以来,高校开始扩招,我国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高等教育普及阶段。然而,随着招生扩张的继续,许多问题也出现了:第一,教师短缺。2001年,全国平均师生比例达到18.22:1,部分新专业达到30:1[2];第二,教育资源日益紧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的快速推进,大学生人数也在增加,增长率远远超过高等教育的投资速度,导致人均教育资源份额下降,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高等教育质量的矛盾日益明显。
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2.1区域经济文化差异的影响。
中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文化差异较大,表现为东南部发达,中西部落后。在经济文化发达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相应较大,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落后,规模小,结构单一。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差异是我国高等教育生态区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相反,高等教育生态区发展的不平衡也进一步增加了区域间的经济文化差异。
2.2高等教育生态意识不强。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从大办教育时代到20世纪末高校合并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调整,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从非理性到理性、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过程。然而,除了自然条件的影响外,高等教育生态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科学结构比例不协调、学术活动行政化等。归根结底,这些问题仍然是由于高等教育从业人员教育生态意识薄弱,无法协调高等教育生态主体与其相关生态环境的关系,缺乏对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全面认识,无法处理高等教育当前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破坏了高等教育的生态系统。
2.3高度集权的制度生态。
中国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与政府密切相关:政府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和分配教育资金来指导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训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政府的行政权力主导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高校在外部行政压力下,失去了自己的机会进行制度建设,被剥夺了制度建设的权力,高校规则和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上级行政部门通过高校行政、机构和强制形成[3],高度集中的制度生态环境容易使高等教育发展失去自身特点,导致成千上万的学校,核心竞争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