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医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时间:2023-01-14 23:2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引言
党的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需要更加积极地推进志愿者服务的制度化建设,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增强公众的奉献意识。医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也是青年志愿者队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促进医疗志愿者服务活动和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医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和意义
志愿者服务是指以帮助他人为动机,通过自愿提供自己的时间、精力、知识、技术,为他人提供便利,提高个人精神价值,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行为。医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不仅是传统的爱心活动,更是利用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志愿者服务,如健康生活理念宣传、常见病医疗健康咨询、急救知识和技能教学等,对其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更高的要求。医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学生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借助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实现医学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结合,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其次,医学生志愿服务可以丰富和完善社会医疗卫生资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数达到87.2亿,居民平均就诊次数为6.2次。从供给分析来看,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仍存在严重短缺的问题,在疫情防控期间非常明显。医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医疗技能,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医疗志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社会医疗卫生资源。最后,医学生志愿服务可以促进医学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医学院校本身强调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和医学人才。然而,许多毕业生在刚开始工作时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工作需求。在校志愿服务可以为医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促进其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可以使医学生在与公众接触、解决他人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医学道德和医学风格。在此基础上,医学生应积极参与医疗志愿者服务,努力融入社会,巩固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更好地适应医疗人才的需求。
3新时期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养策略
志愿者服务精神是具有独立意识的志愿者自愿参与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的价值选择。其主题体现在“奉献、友谊、互助、进步”等方面。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精神形态,融合了道德情感、社会理想、责任感和实践参与,能给志愿者相应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也是人类善良精神的重要体现,具有资源、免费、公益、实践等特点。在新时代,如果你想培养医学生的志愿者服务精神,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3.1营造志愿服务氛围
一是要弘扬志愿文化。志愿者文化包含了向善向德的文化基因。通过弘扬志愿者文化,可以营造良好的志愿者服务氛围,在促进医学生自觉践行志愿者服务精神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例如,要营造友好互助的校园环境,要求医学生自觉与其他学生建立相互尊重、团结友好的人际关系,践行友好的价值观,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形成。二是营造校园公益环境。志愿者服务精神是一种基于志愿者情感和利他主义意识的公益精神。它能维护特定社会群体的利益,体现志愿者的人格素质和价值观。从医学院校的角度来看,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强化医学生对公益价值认知的普遍性,引导医学生从精神层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同时,要积极推动校园公益事业的发展,如建立专门的校园公益组织,加强对校园公益活动的监督管理,营造校园公益氛围。在参与校园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建立校园公益微平台,引导医学生逐步提高公益意识。第三,要树立优秀的榜样。借助优秀榜样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可以更好地营造志愿服务氛围,激发医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动力。通过教育指导,加强医学生自身道德建设,确保志愿者示范的典型性和可持续性,引导大学生梳理无私奉献、友好互助的榜样形象,规范其个人行为,确保提高志愿者服务精神,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3.2.加强教育指导
一是更新志愿服务精神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大学生的情感需求,明确其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引导医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精神满足。要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和强化志愿服务精神的多元素质。二是更新志愿服务精神教育模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中的教育载体功能,实现志愿服务实践的配套化、规范化,开设相应的课程,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志愿服务中的自我价值。三是完善志愿服务精神教育课程,编写专题教材,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同时,要建立志愿服务精神教育监督评价机制,控制志愿服务精神教育的实际效果,及时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课程内容的优化调整。
3.3.完善志愿服务机制
一是完善保障体系,适当增加政府部门对医学生志愿服务的服务补贴,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培训和实施提供财政支持,加强校企交流,借助募捐开展融资活动。二是加强组织管理,以完善的服务平台为支撑,加强志愿信息宣传,明确医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前提,借助志愿服务平台整合共享相关信息和资源。同时,要规范志愿者专项培训,促进医学生志愿服务质量和效果的提高。三是要建立激励机制,肯定医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多维动机,采取符合其价值倾向的激励方式,做好引导工作,提供相应的阶段性激励,借助服务前期的期望激励、服务过程的成就激励和服务后期的强化激励,调动医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注重精神自我培养
医学生要树立服务公众、奉献社会的人生目标,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内化利他价值取向,促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的融合。同时,要养成知行合一的良好习惯,把志愿服务作为践行价值观的基本途径,实现志愿服务精神的知行合一,成为自身道德建设的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生志愿服务是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医学院校加强对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养,帮助他们提高对志愿服务的理解,提高专业素质和志愿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医学生志愿服务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