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高校青年教师导师教学方法

时间:2023-01-30 23:1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在早期问卷调查、学生讨论和教学反思的基础上,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特点、课程结构特点、教学难点和重点,通过培养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参与相关教学研讨会活动,总结了以下教学方法。
1.继承“三点”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的要素
如前所述,由于《金匮》知识体系相对松散,条文叙述简洁,我们的教学团队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三点教学法”。所谓三点,就是重点、难点、特点,力求在教学中解释清楚,明确重点;多管齐下,把难点讲透;比较识别,讲活特点[2]。比如痰饮病的治疗原则“病痰饮者要温药”是本文的重点。简单的理论阐述,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在阐述理论的同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吃火锅,可以干湿散寒,增进食欲,缓解痰湿咳嗽,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结合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证,用干姜(或姜)、细辛、麻黄、桂枝等温阳散寒、解表化饮的药物总结痰饮咳嗽的治疗特点。《金匮》中很多知识点都比较难理解,可以通过联系《伤寒论》的知识,比较学习来掌握。比如在《伤寒论》中使用桂枝汤,取其养正力大,出汗力弱,善于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治疗太阳中风。但在《金匮》中,仲景使用桂枝汤主要是为了治疗内伤杂病,目的不是为了调和营卫,而是为了滋阴温阳,减少胃的逆转,如治疗妊娠阻力“呕吐、不能食用、无寒热”等。另一个例子是仲景用于治疗虚劳病的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都来自桂枝汤,其目的是补中焦。通过老师及时提问,“伤寒论”和“金匮”都用桂枝汤,两者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比较思考,然后掌握中医经典课程的学习特点,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要素,对学好本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2.结合专业特点,突出中西医结合的教学理念
《金匮》是先秦两汉时期的一部医学作品。对于生活在当代的医学生来说,很难理解疾病的方法和概念。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特别是生理学、病理学和诊断学知识来解读《金匮》,是一项全新的创举,但目前很少有学者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痉挛性葛根汤的主要症状是“恶寒小便少,气上冲胸,沉默不语,想做刚痉挛的表现”。从中医病机的角度来看,是寒邪束表、肺卫失宣、气机逆所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尝试从破伤风的发病机制来阐述这些表现。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会发现中医痉挛与现代医学破伤风非常相似,加深了中西医知识的融合。再比如,要求学生从心力衰竭病理学和诊断学的角度分析木质自我预防汤证。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会意识到木质自我预防汤证是肺心病后期心力衰竭的表现,而木质自我预防汤中的各种药物具有利水消肿、强心利尿等治疗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将中西医结合起来。另一个例子是问学生,金匮黄疸中的女性劳疸与现代医学中的哪些疾病密切相关,发病机制如何?引导学生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金匮》的规定非常简洁,大部分叙述都不完整。例如,《大黄牡丹汤治疗肠痈条例》记载“……脉搏迟紧,脓不成,可下之,当有血时。脉洪数者,脓已成,不能下也。原文没有告诉为什么脓已成不可下。也许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可能无法解释清楚。今天,借助现有的解剖学、病理学、外科学知识,或许可以为历史做出答案。通过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教师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释。
3.结合辨证论治,培养经典思维能力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术界认为《金匮要略》是辨证论治的典范。事实上,通过全面研究,我们会发现《金匮要略》实际上是先秦时期医学知识的总结,尤其是方剂学知识。它既有新鲜简单的经验,如单方面、方剂原型、方剂辨证品牌等,后世从辨证论治的角度对《金匮要求》进行了更多的分析,人为地提高了他们的医学成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例如,《呕吐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条》第十二条云:“呕吐,谷不能下者,小半夏汤主之。“说明小半夏汤是治疗呕吐的专方。虽然也可以从病机理论上解读,但会掩盖半夏仲景治疗呕吐、用姜药的经验。再比如《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条说:“小便不利,蒲灰散主;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虽然可以从辨证论治的角度来解释,但这些处方的效果是有限的。从规定的方式来看,这是古人治疗小便不利的经验方。虽然方证辨证也是金匮的特点,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受“辨证论治”思维的影响,现代中医教学逐渐摒弃了方证辨证的简单认识,对经方的学习、研究和应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能结合方证辨证论治,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提高。例如,柴胡桂枝汤“治疗心脏和中风疼痛”附加的“腹部满寒疝宿食病脉搏证明第十”,规定非常简单,但反映了气滞和冷凝腹痛的特点。临床上,只要掌握腹痛的特点,突然发作,或冷痛,或肿胀疼痛,脉搏弦紧,就可以使用,效果非常满意。柴胡桂枝汤治疗腹痛其实是《伤寒论》中100条仲景治疗腹痛的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经验的结合。因此,柴胡桂枝汤可以通过掌握方证辨证的关键点和典型的“中风痛”特征来考虑。另一个例子,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原文,感受经典精神,由意达悟也是学习的重要手段。例如,“金匮”妇女在产后病中用小柴胡汤治疗妇女郁冒大便困难,其机制比较模糊。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半夏小柴胡汤、姜胃、人参、甘草、枣补脾胃功能,阐明小柴胡汤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基础,同时结合学生阅读,回忆伤寒理论230“阳明病,威胁满,不大便呕吐,舌苔,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因和,胃气因和,身体出汗而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典型的病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经典回归临床。同时通过必要的4F指导教学法,PBL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病案讨论等方法和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鉴于《金匮》条文简短,病机表达较少,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测证思维、解读条文、了解病机,这对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有帮助[3]。比如胶艾汤治疗三种出血,其病机完全是从方剂功效的逆向推理而来。
4.小结
经典课程,尤其是《金匮》教学,是一项艰巨的教学任务,难学难讲是其最大的特点。由于古今医学知识体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从今天的角度解读1800年前的医学作品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同时,面对人文、历史、文化素养日益下降的新一代医学生,如何提高《金匮》的教学质量,培养经典思维,使他们掌握40多种疾病的理法方药知识,成为中医药事业的建设者,是一代又一代从事经典课程教学的教师不断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对于青年教师来说,除了学习教学方法,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外,还要深入学习经典,勤于临床,不断提高医学素质,提高教学控制能力,努力把经典知识讲清楚、讲清楚、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