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特点

时间:2024-03-28 23:34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一、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特点
 
职业教育不同于传统本科院校“重学轻术”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快速融入岗位的基本岗位技能。职业教育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具体岗位技能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兼顾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平衡,在突出人才培养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以职业标准为原则进行课程建设
 
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必须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设置课程,将专业标准中的知识和技能需求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全面整合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专业标准,建立以研究取代课程考核的新模式。
 
三、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调整课程设置
 
课程反映了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方向,也反映了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一致性和协调发展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职业院校应建立积极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机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专业结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就业渠道和机会。
 
四、拓宽专业规范,深化专业内涵
 
职业教育要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特点,必须合理掌握专业能力培养的深度和总宽度,即保证优秀的基本岗位技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要满足这一要求,就要弱化专业界限,横向拓宽专业规范,根据岗位群体的专业能力要求培养人才。同时,借助专业结构的调整,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五、教学方法设计要充分体现专业性
 
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实习培训等方面,要紧密结合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集中在专业工作的需要上,以行业岗位能力为基本目的,体现职业教育的专业特点。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和体验教学,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六、建立和深化“双赢”校企合作模式
 
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找到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点,根据企业的利益点设计合作模式,实现双赢。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工学交替”深化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和培养,为学生就业开辟更多选择,从根本上改善人才培养与使用衔接不畅的问题,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对接。
 
七、完善实践考核保障机制
 
加强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改革,根据企业和行业人才需求标准调整课程设置,将公司或行业人才的衡量和考核指标有机结合到高职教学课程考核体系中。将职业资格鉴定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实践、考试、职业资格培训三位一体,克服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鉴定脱节的缺点,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联系。
 
八、实行开放式办学
 
职业院校应加强与公司的联系与合作,开放办学。了解社会需求,提高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建设和市场需求的适应性。通过开放办学,让行业公司专家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指导专业论证、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践教材建设开发和实践教学指导;同时,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培训基地,将职业技术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直接纳入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真实环境,不仅节约了培训基地建设的资源投入,提高了学校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提高了实习培训的质量。
 
总之,职业教育应根据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发展规划,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趋势,在综合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及时进行专业调整,使人才培训目标与就业需求一致,从根本上解决就业与就业的多重差异,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配置,实现协调发展,促进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