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新时期中职德育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4-11-29 00:0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只注重技能教育,忽视了道德教育。事实上,道德教育不应该被浪费,因为正如蔡元培所说:“道德教育实际上是完全人格的基础。如果没有道德,虽然身体和智力发达,但适应帮助它是邪恶的,这是无用的。”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的下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中等职业学校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恢复了道德教育。然而,新时期的德育并不乐观。
那么,新时期中职德育存在哪些问题呢?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是本文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新时期中职德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相当于政治教育。中国学校的道德教育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学校在开展道德教育时,盲目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正义,忽视了普通人在日常工作、学习、交流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文明礼仪。这使得学生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处处碰壁,心灵受到打击。
2.德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很少有中等职业院校会专门编写能够反映新时期问题、适应学校环境和学生情况的德育教材,因为大多数高校都无能为力――德育的物质、质量和精力要求往往让一些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望而却步。在道德教育中,中等职业院校只关注大方向,即回归政治教育,而德育内容没有针对性,脱离社会现实和职业要求。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等于屏蔽了学生中的许多真实问题,这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最终会影响社会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影响高校的发展前景[1]。
3.职业道德教育不到位。中等职业教育大多培养各行业的技术型人才。由于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中等职业院校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强调职业道德教育。目前,中等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多停留在理论灌输层面。学生对职业道德没有直观的认识,很难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工作联系起来。因此,学生参加工作后,职业道德观念不是很强。
4.德育管理不到位。虽然一些中等职业院校开设了德育课程,但没有专门的教学部门来掌握德育工作。所谓德育,只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机械地重复书中的内容[2]。当一些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时,除了批评几句话,让学生写评论外,没有其他的教育手段。德育管理不到位,使得德育教学枯燥乏味,德育工作无法落实,德育效果不高。
5.德育形式单一。少数中等职业院校的德育形式要么开设专门的德育课,要么召开班会,单一但没有新意。而且德育课和班会都采用理论教学法,反复强调抽象理论,试图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这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如果学生不配合,德育自然很难取得成效。
6.德育评价不到位。中等职业院校对道德教育认识不全面、不深刻,德育工作做得不到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评价必然片面。比如高校把德育成绩和考勤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思想认识和实际道德素质,这无疑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暗示:好的成绩可以弥补其他不足。这是对学生的误导,也是对德育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