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注重教师的“主体精神”和“个人生活实践”
时间:2024-12-19 00:3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注重教师的“主体精神”和“个人生活实践”,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生活实践知识的作用。
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应注重教师个人生活实践知识的作用。因为,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知识或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共同的“原则知识”学习,更需要尊重和关注教师现有的教育生活经验和概念,能够教育教学“原则知识”
与教师个人的“生活实践知识”相结合,只有教师才能做到这一点。[6]( P41 ~45)只有发现教师现有的“理论”和“知识”,教师才能在接受外部理论时找到结合点,进一步思考是否改变现有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和情感感受,以及其他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因此,标准化管理的实施需要师生的主观认可,客观的积极合作,不能缺乏人文关怀和灵活性,建立“教师标准”,即让教师成为自己职业实践的主体,在机构交流中获得特定的发言权。这种发言权必须通过公平和探索性的语言互动来实现。
过去,我们对教师专业化过程内涵的理解更多的是一个外在的、自上而下的、群体的、被动的过程。教师的个人生活价值和个性价值往往被忽视,教师发展的自主性和自由性无法体现。如果过分强调专业工具的价值,教师的专业过程就不会得到教师的支持,教师也不会主动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教师需要什么样的专业发展来应对教育改革;我们是否只是重组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一些具体的目标,或者需要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支持教师的发展。因此,在构建教师教育模式时,应考虑“教师标准”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将教师的工具价值与教师的本体价值相结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积极参与教师教育,最有效地发挥专业化进程的内在动力,加快教师自主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