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建筑论文

软岩煤矿巷道失修的类型及其原因

时间:2023-05-21 23:31 所属分类:建筑论文 点击次数:

一、软岩煤矿巷道机理分析
 
在目前的支护条件下,不可能尝试用支护手段防止围岩松动。支护的作用是限制围岩松动圈形成过程中破胀力引起的有害变形。因此,围岩松动圈是反映围岩稳定性的综合指标。我们将围岩中产生的松弛破碎带定义为围岩松动圈。深井软岩巷道具有压力大、压力快、变形持续时间长、易风化、遇水膨胀、承载能力低等特点。本文的支撑设计能很好地适应这些特点,有效地保证了巷道的安全,不仅缩短了工期,而且降低了经济成本。巷道开挖后,原岩应力受损,围岩应力重新分布,由三向应力状态向双向应力状态转变,巷道周围产生应力集中。当围岩应力δ当小于R时,围岩弹性变形,围岩只变形而不损坏。当δ当大于R时,围岩会破裂松动,并在中间巷道周围向深部发展。直到δ等于R时,围岩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破坏停止发展。此时形成的围岩破裂松动区称为围岩松动圈.
 
(1)锚杆支撑不仅能及时支撑围岩,防止松动圈扩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锚固区岩体的强度、弹性模量、粘结力、内摩擦角等机械参数,对围岩施加一定压力,改善围岩应力状态,提高围岩本身的承载能力,很好地适应围岩压力大、压力快的特点。
 
(2)巷道开挖后,破坏了原有的自然应力状态,重新分布了围岩中的应力。当切向应力增加时,径向应力减小,并在不同的地方达到极限。这一变化促使围岩向巷道空间变形,围岩本身的裂缝扩大和扩大,力学性质不断恶化。在围岩压力的作用下,洞壁附近的切向应力集中,导致该区域的岩层屈服并进入塑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的围岩成为塑性区。塑性区的出现使应力集中区从岩壁向纵深偏移,当应力集中强度超过围岩屈服时,就会出现新的塑性区。这样逐步推进,使塑性区不断向纵深发展。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监测的塑性区域会随着变形的增加而松动。塑性区和松动破坏区有很大的不同。松动破坏区没有承载能力,而塑性区具有承载能力。扩大截面二次支撑的机制是初始压力大、变形量大时难以抵抗。第一次支撑变形会去除部分应力,膨胀量会大大降低。二次锚固支护,将防止围岩继续变形,即所谓的“先让后抗”机制,很好地适应变形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及时喷射混凝土层可有效防止围岩风化,有利于巷道稳定。
 
(3)锚支护技术可有效固化围岩,使巷道松散岩形成再生自然拱,提高围岩的完整性和稳定结构,堵塞裂缝,防止水渗透,有效防止软岩膨胀软化,减少围岩位移,显著控制巷道变形。
 
二、软岩煤矿巷道失修的类型及其原因
 
2.1、道路失修的类型
 
巷道失修是由于岩体弱面(裂缝、层理、节理等)的存在,破坏了围岩的稳定性,受地压变形或破坏,导致顶部或片状帮助。在生产中,常见的巷道失修类型有:顶部、片状帮助、底鼓或顶部帮助、片状帮助底鼓等类型。
 
2.2、造成顶峰的原因
 
巷道顶部事故是由于巷道顶部不稳定,两组岩石相对稳定,巷道顶部岩石受应力影响,在巷道支撑强度不足时变形或损坏,导致坠落。
 
2.3、片帮产生的原因
 
由于巷道两组岩石中存在弱表面,当巷道支撑强度不够时,当受到应力作用时,会破坏围岩的稳定性。
 
2.4、巷道变形的原因
 
巷道布置在塑性岩石中。由于动压,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巷道围岩发生变形和位移。巷道变形主要表现为片帮或底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