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农业论文

农业基本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时间:2021-11-29 22:59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我国目前的重点之一是加快农业生产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党中央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针对“三农”问题,提出农村振兴战略,这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1在农村振兴的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机遇。
1.1加强财政投入的扶持政策。
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仍处在传统的人力耕作方式主导的阶段,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劳动力,而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又导致大量农业劳动力流向城市,制约着农业发展[1]。为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机械生产逐渐代替人力生产,可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大规模使用农机具还需投入大量资金。农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通过积极实施农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加快农业机械化、信息化进程,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1.2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扶持政策。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差,不利于农民的可持续、稳定增收。要促进农业的发展,必须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增强农业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稳定、持续发展。在农村振兴战略中,要把产业做大做强,通过产品、技术、经营等方面的创新,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2]。
1.3加快农业研究应用支持政策。
伴随着我国农业科研的不断发展,各种农业新技术不断涌现,农业科研成果丰硕。但是,目前这些科学研究成果没有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得到真正的推广与应用,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造成资源的浪费。在农村振兴战略中,强调增加农业科研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农业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
2以农村振兴为背景的农业经济。
2.1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
农业基本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如果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将很难持续和优质发展。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偏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第一,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需要大量资金,而目前农业基础设施资金大多是由村民集体或农民自己承担,政府扶持力度相对不足,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投入效益低,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是部分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饮水设施、燃气供热设施不完善,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没有建立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乡村生活环境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农机具和农机具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人力耕种阶段,田间道路不通,雨水过后,道路泥泞,不利于步行;洪水防涝设备性能差,无法缓解遭受暴雨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水利灌溉设施不完善,农活只能“靠天吃饭”。
2.2缺乏高质量的劳动力。
伴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机械化、信息化生产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信息化,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缺乏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一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大多综合素质不高,对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操作技能缺乏专业知识,加之年龄较大,与农业有关的生产观念、知识固化、难以接受的农业生产新知识、新技术,使得先进的知识技术不能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部分具有先进农业知识的优秀人才由于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原因不愿到农村去工作,造成了农业生产人才短缺。第二,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短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总体老化严重,而大量的青年劳动力由于农业经济效益不高而离开农村流向城市,直接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
2.3生产方式比较落后。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比较落后,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一是农业生产没有突破传统的小规模生产方式,仍是一家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经营,不利于提高生产力。二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生产手段相对落后,机械化程度普遍不高,多数地区还不到50%;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农药使用不规范,造成土地盐碱化、硬结化,不利于农业生产[5]。三是农村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缺乏统一的销售体系,造成市场上农产品价格不统一,供需不公平,农产品市场环境恶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3.农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战略。
3.1推动生产方式现代化。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现代化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第一,对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农业经济发展队伍,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二是突破传统小农经济经营模式,确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三是建立以农业保险为核心的农业风险保障机制,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3.2健全基础设施。
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的落后,造成其发展的滞后,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一是政府要主动承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引进民间资本,为农业生产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二是建设污水处理厂,完善线路、饮水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在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广推广农机具生产工具,提高区域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强对农民操作技能的培训,使之能熟练操作农业生产设备。
3.3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劳动素质,使其具有专业的农业生产知识,并熟练地掌握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技巧,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一是要建立生产知识培训体系,定期举办专业培训、专家讲座、参观学习、互访交流等活动,提高职工的专业素质,增加农业生产知识储备。二是引进一批具有农业生产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创造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他们能深入农村,扎根农村,为农业发展添砖加瓦。第三,针对外出打工的农村青年,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吸引农村青年返乡创业,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
3.4加速工业融合。
通过产业整合,突破区域监管壁垒,促进区域间资源流动,发挥整体效益,已成为当今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在农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推进产业融合。一是加强农产品加工制造,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根据市场需求,提高销售收入[6]。二是要按照当地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农业等现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提高农民收入[7-8]。第三,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实现农产品交易信息透明,建立公平的交易关系,维护市场秩序稳定。
4结束语
农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政府应抓住机遇,针对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速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