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文艺论文

坚持戏曲的民族特色和审美特色

时间:2022-09-25 22:42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艺术不反传统的现代话语
&然而,对现代化和艺术现代化仍有不同的理解。1987年上海文学理论第二期发表的《现代意识与文化传统》对现代意识进行了新的定义,指出“现代意识应该是指对现代社会、现代人具有改革、进步和发展意义的意识,而不是只要现代人有意识。在现代人的意识中,有的是极其陈旧的封建意识或变相的观念,有的是资产阶级极端的个人主义。这种意识是否出现或流行于现代,是否符合现代社会、现代人民改革、进步和发展的共同需要。是否有或有多少现代意识,要取决于人们的实际行动和客观效果,而不仅仅是他们的言语和自我炫耀。”二是对现代意识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作出新的定义。他说:“将传统文化视为反对现代意识的主张是不合事实和不科学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传统文化完全是创新的障碍。学习或关注传统文化就是向后看和倒退。虽然传统文化不再使用彻底扫荡这样雄伟的词语,但骨子里的意思几乎是一样的。现代意识并不总是反对文化传统,而是文化传统合理部分的延伸和发展。现代意识不仅仅是一种限于现代时代的观念,更重要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不断发展和丰富。把现代意识与文化传统对立起来,把人为地切断与文化传统的联系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现代意识,是有害无益的。”这里的立足点与主流思想是一致的,即现代化进程不应与中国现代化以来的历史相反,而应与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相反,而应与中国古代历史相结合。
上世纪80年代,除了传统/现代二元对立的启蒙思想外,还有亚洲四小龙崛起形成的新儒家思想,认为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国现代化的动力,是另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东亚现代化模式的思想资源。以这种新儒家思维模式为背景,艺术现代理论,特别是传统艺术类别的现代理论,呈现出另一种话语类型。在歌剧中,吴新雷的《中国歌剧文化的现代化》可以作为代表。他认为,首先要肯定“中国民族戏曲具有丰富而丰富的艺术传统和深厚而博大的演戏体系”,这就是“它的写意、象征性和虚拟化、程式化的审美特征”这个系统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系统和布莱希特系统并立,并使两位大师为之倾倒,因此,“歌剧现代化应该首先基于继承和发扬民族歌剧的优秀传统,而不是放弃传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而不是无中生有或另一个炉子。”因此,“现代化不是西化、洋化。要坚持戏曲的民族特色和审美特色”。(注:吴新雷:1991年第三期《论中国戏曲文化现代化》。)潘公凯的《“绿色绘画”从现代中国绘画的困惑和西方绘画到现代主义后的困惑,提出了中国传统精神、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我和谐形成了一种“回归自然”这个主题可以是中西绘画互补的方向。
东西方艺术,都在寻找出路。尤其是中国艺术家,面临着时差的问题,正当西方经历了现代艺术的变化,倾斜的艺术精神转向寻求新的平衡,一些有远见的艺术家开始关注东方,试图从传统的东方美学和艺术中获得新的精神灵感和未来的艺术灵感,中国刚刚开始从漫长的封闭状态和现代混乱的痛苦中醒来,麻木和沉闷的艺术精神渴望新的刺激,特别是对年轻一代敏锐的厌恶和憎恨的精神束缚,西方现代学校以自我肯定为改革中国艺术的良的愿景。中国需要停滞后的变化,而西方则需要变化后的复归。这决定了中国艺术未来的发展,只能是一种多元化”和‘两极”互补结构的结合。这种结构有两个主要层次。一是在中国范围内,在多元化的形势下,以基于传统精髓的民族绘画为一方,以包括苏联在内的西方代表流派为另一方,形成两极互补结构。在世界范围内,也在多元化的情况下,以西方现代艺术为一方,以代表东方精神的未来风格为另一方,形成两极互补结构。这是一种可以想象的未来格局。
结论清楚:基于传统精髓的民族绘画是中国绘画现代化的主体。
上述三个现代词在20世纪80年代共存,尽管否认传统启蒙思想已成为时代的主要趋势。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艺术话语与传统和现代关键词密切相关,三个现代话语对各种艺术有不同的言语类型。以上三个现代词在现代化方面是一样的,但对传统的看法是不同的。虽然三个现代词对传统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他们都从线性时间的角度来看待传统/现代关系,即从传统到现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当现代思想和全球化思想进入中国时,现代话语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传统和现代关键词仍然存在,但它们被放入了一个新的话语结构中。这是另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