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文艺论文

如何看待文学和艺术的生态危机?

时间:2022-10-21 23:00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网络危机与生态诗学
文学和艺术的生态危机实际上是人类的生态危机,也是人类发明的技术和网络的危机。最明显、最受欢迎、最具代表性的高科技网络可以说是计算机网络。这种新兴的网络技术也有反生态倾向吗?如何看待这个网络世界是文学和生态诗歌不可避免的课题。
就流行网络技术而言,目前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是所谓的所谓观点。“网络新人类”作为代表,他们自称“网虫”,认为网络是一个自律的世界,“网络给思想最大的自由”(注:《网络新人类》,《畅销书摘》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第9期第67页。)。这不过是技术决定论影响下技术迷恋者的看法。另一种看法与之完全相反,认为“网络是人性的墙”,“是传统文化的杀手”,甚至“建议现在就炸掉该死的网络”(注:2001年《精神生态通信》第四期摘自柏树林:2000年湖南教育出版社版的《人类天罗地网》。)。这是技术否定论者的观点。第三种观点认为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先进的工具,在使用网络技术时忧心忡忡,主张适度发展。这是技术工具论和技术限制论的观点。
在我看来,夸大网络是最大的自由世界,不可能完全否认或阻止网络。如何限制高新技术的发展还没有找到可行的措施。与这些观点不同,我们是否可以从是否适合人类生态的角度寻找另一种方式来讨论网络技术,思考什么是技术,什么是艺术,并将其作为生态诗歌的研究对象。这可能是一个更有意义的选择。首先,要正视网络技术的存在及其危机。由于互联网是一种高科技技术,反生态倾向和自身危机是不可避免的。虽然网络技术给上网者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它具有超越空间、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但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网络技术引发的生态危机。网络技术危机至少表现在这六个方面。一是这类高新技术产业在地球上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造成了各种已知和未知的污染。二是这一高新技术产业使跨国资本主义财团获得巨大利润,加剧了贫富分化和生态失衡。因此,一位美国批评家称因特网“它是一种电子殖民主义”。(注:转引自鲁枢元:《生态文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24页。)第三:这种高新技术特别容易受到高新技术的攻击,据报道,“2000年,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安全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注:《进入新世纪再看2000年》,原载2001年1月《科技日报》,转引自2001年《新华文摘》第四期。)世界商业网站和官方网络系统遭到了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频繁袭击。第四:这种高科技为欺骗和误导打开了一扇方便的大门。就所谓的网络文学而言,它实际上充满了垃圾,使互联网用户浪费时间和金钱。第五:网络技术行业的垄断者试图吸引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长期上网,从而导致计算机疾病,危害健康。第六:网络技术加剧了精神生态危机。有人认为,“网民畅游的网络世界是自律的”。其实“网虫”人们只能在虚拟世界中“畅游”,它的自由非常有限,结果是深陷网中无法自拔,与社会隔膜,使人性畸形。更危险的是,公众对技术的痴迷会导致技术控制和技术统治,导致技术恐怖。
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技术是什么。技术决定论、技术否定论或技术工具论都不能回答这个根本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从文化和生态的角度来思考。什么是技术?技术工具理论认为技术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种手段,技术决定理论使人们从对技术的痴迷转向对技术的恐惧;技术否定理论只是批评而不是对策。只有从文化和生态的角度去理解技术,才能深刻把握技术的两重性。例如,海德格尔不满足于将技术视为工具、手段或行为“技术是一种去蔽之术。”(注:海德格尔:《人,诗意安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9页。)并补充说,“自由和即真理的发生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注:海德格尔:《人,诗意安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3页。)。可见,他认为技术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技术,特别是高科技,使人们发现了原来被封锁的世界。网络为生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因此网络技术构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网络。人们陷入网络,却创造了一种网络文化。但另一方面,海德格尔指出:“控制现代技术的去除是一个挑战,即对自然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迫使自然提供既能提出又能储存的能量。”(注:海德格尔:《人,诗意安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3页。)也就是说,技术具有生态与反生态的两重性。从技术的反生态倾向来看,新兴的网络技术并没有超越网络文化的传统,也没有“纲”目前,网络还没有被颠覆“纲”网络的力量,只是改变了权力话语的方式,因特网的力量最终表现在它使整个世界成为网络上“单面人”而已。人类为了生存而发明网络技术,为了进步而创造新的网络。然而,新旧都使人类陷入了技术网络。这似乎是一种悖论,一个怪圈,但却是一种文化。
最后,让我们回到技术与文艺的联系。技术是自然生态的艺术技能。如今,它能像优秀的文学艺术一样重新拥有良好的生态,还是高科技与文学艺术能否互利共存?高新技术产业时代文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我认为,从生态诗学的角度来看,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可以完全纳入我们的研究视野。从生态的角度来看,网络技术实际上为人类创造了新的生态环境和生存方式。网络的可伸展性、相关性、包容性和柔克刚性都符合生态原则,尤其是对于“生态关联原则”和“生态智慧的原则”。(注:余谋昌:《生态哲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5页。)生态进化中的适者生存要求每个生态系统始终趋向于优化组合。比如网络以柔克刚,涵盖一切,即符合生态智慧的原则。中国古代《周易》中有一句关键词:“生而易。”虽然网络技术有其反生态倾向,但归根结底,人类生之变易。原生态是无形的网络,网络是虚拟的生态。生活个性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通过互联网进入虚拟空间,也是一种新的生态方式。与传统网罗相比,流行网络可以说是无用的“纲”网,可以在虚拟空间中探索消解权力和精神漫游的文学创作。而这些都可以成为生态诗学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