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医学论文

血栓形成和血凝块的区别

时间:2023-01-18 23:11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数:

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1,是医学生的重要基础必修课。内容复杂,抽象枯燥,不易理解。临床血栓形成非常常见,如脑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心肌梗死、术后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继发血栓形成等,危害极大2。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一节尤为重要。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明确血栓形成对身体的影响,才能在临床工作中预防和减少血栓形成。本文对河南医学院病理学教学中血栓形成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教学设计,优化了教学内容,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1.血栓形成教学设计的目的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自身的教学风格,有序、优化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制定最佳教学计划的过程。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病理学分为两部分:一般理论和各理论。一般理论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强调“共性”,各理论主要研究各系统不同疾病的规律,主要强调“个性”,一般理论是各理论的基础。《血栓形成》属于病理学总论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三节。本节处于本章的中间环节,在整个章节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续的栓塞和梗死奠定了基础。然而,它的内容复杂而困难,学生不易理解和记忆。因此,有必要进行更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提高教学质量。
2.血栓形成教学设计的实施
教材:病理与病理生理学(陈家易慧智主编)。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情况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2.1学情分析
病理学开设于大学临床医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完成了生理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相关基础学科的学习,对医学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针对血栓形成的内容,虽然学生基本掌握了血管的组织结构、正常的血液凝固机制等相关知识,但部分学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单一,理解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整合知识点,学习效果差。
2.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血栓形成的结果和对身体的影响;熟悉血栓形成的过程;了解血栓形成的类型。②能力目标:在课堂上引入血栓形成的临床病例,提高能力目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预防血栓形成的理解,然后将知识应用于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和治疗3。③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血栓形成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感,作为医务工作者,有义务推广血栓形成、危害和预防、社会责任教育进入病理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谨、务实、预防和控制、仁慈等良好职业道德的医学专业人才。
2.3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大纲《血栓形成》,安排1学时(45)min)进行讲授。设计思路及时间分配如下:导入新课程(3:min),展示目标(2min),新知落实(32min),课堂小结(3min),课后反思(2min),反馈练习(3min)。重点是实施新知识,采用案例分析法、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例子法等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前:为学生安排准备任务,利用爱心课程、MOOOOC等相关网络资源,提前预习新课程4-5,使用MindMaster让学生提前绘制思维导图,明确学习内容6,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探索学习,提高课堂效果7。课堂:引入临床病例,如“病人,男,22岁,建筑工人,一天施工意外右脚生锈,逐渐红肿,向上扩散到右下肢,反复发作,一个月后,突然大声尖叫、口吐泡沫、抽搐、死亡”,引入新课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病例死亡的原因是什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模式。学生对血栓形成的新知识并不熟悉,因此设定教学目标,明确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首先,根据上述临床病例,解释了血栓形成的概念。这个概念是重点。激励互动方法提醒学生思考血栓形成和血凝块的区别。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向学生展示生理学中学到的正常血液凝固机制,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明确正常血液中的凝血和抗凝血处于动态平衡。激励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这种平衡会被打破,一旦被打破会造成什么后果,从而引入本课的下一个内容: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主要采用多媒体演示法,结合板书画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8。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在血栓形成的条件下,它会经历什么样的过程,这是下一个重点和难点。通过图片和小动画逐步详细讲解血栓形成过程,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其次,利用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血栓形成的完整过程。视频充分利用Flash动画,将肉眼看不见的血栓形成过程形象具体展现出来,再次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理解9;第三,老师带领学生回到课本上,通过对血栓形成过程中血栓头、体、尾的讲解,帮助学生总结出血栓形成的类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通过教师讲座和PPT图片展示,然后通过视频改进知识点的串联,然后自我总结,从而克服这一困难。最后,以心瓣膜病、脑栓塞、心肌梗死等临床常见血栓性疾病为例,讲述血栓形成的结果及其对身体的影响,与临床联系,与职业联系,学以致用,使学生对血栓形成有更深的了解。新知识教学结束后,带领学生回到课前介绍的病例,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重新思考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后果是什么,死亡的原因是什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完善总结,为下节课栓塞的讲述打下基础。采用小组讨论法,锻炼沟通能力,实现知识的应用,在实践中得到价值肯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后:使用问卷星APP,学生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在线测试,填补空白,加强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根据统计结果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