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医学论文

脑血管神经和全身症状可单独出现

时间:2023-03-23 23:28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数: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年龄23岁170岁,平均45岁。
1.2以颈部活动受限为常见,伴有颈部僵硬、疼痛。
1.3伴有五官症状,如视力调节障碍、视力疲劳、眼胀疼痛、复视眼罩等。此外,还有鼻塞、鼻过敏、耳鸣、听觉障碍和颞下关节紊乱。
1.4.脑血管神经症状主要是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和枕大神经刺激性压迫,如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精神抑郁、血压异常、头痛和偏头痛。上述症状很少单独存在,多为几种症状并存,仅为严重差异。
1.5全身症状,全身疲劳,四肢疲劳,如脊髓、韧带牵拉或脊髓前动脉血管痉挛、缺血,患者可出现步态不稳定,甚至突然、共济失调、病理神经反射阳性等症状。
2诊断标准
2.1.病史及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有颈部创伤史,头颈部活动频繁或持续固定不良生活习惯和职业态度。由于体检只触及颈部偏移的骨标志和颈枕关节压痛,颈部肌肉紧张,大多没有其他明显迹象。因此,病史的收集尤为重要。上述头部、面部特征、脑血管神经和全身症状可单独出现,或同时伴有,仅为发生的顺序。
2.2.对于环枢关节的触诊,如果颈部外伤伴有活动受限,应触诊环枢关节两侧或枢椎的棘突和横突。局部有压痛、颈肌紧张或创伤性炎症反应。正常情况下,损伤移位的部位与症状在同一侧。
2.3.颈部X线片和颈部正侧片主要观察颈椎正位开口片,如C1侧块偏移(即齿状突不在中心)、枢椎棘突偏离中轴线、两侧环枢关节间隙不等宽等,可初步诊断。但应排除环枢椎骨折、脱位和先天性畸形。根据作者的临床观察,环椎侧块或枢椎棘突偏移的方向和头部表面,面部特征的症状一般相同~侧面。但由于个体差异和代偿能力的强弱,X线片的阳性体征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成正比。
3治疗方法
3.对于外伤后颈部疼痛和活动有限的患者,应避免按摩,特别是颈部沿纵轴大幅旋转复位技术,导致脊髓损伤引起的高截瘫。
3.2患者一旦被诊断为环枢关节半脱位,应绝对卧床不起,连续颈部牵引,牵引重量为3-4公斤。患者应感觉颈部有牵引感,一般在持续牵引2-3天后,然后拍摄颈部正开口片,了解是否有复位。
3.3.使用脱水和神经营养物质,创伤引起的环枢关节半脱位,早期可能出现环枢椎体周围组织病变的水肿和粘连。作者通常使用15毫克的七叶皂苷钠加入5%葡萄糖盐水,或20%甘露醇静脉点滴,或加入脑苷肌肽4ml加入0.9%氯化钠静脉滴注,以缓解和消除病变组织的水肿和粘连。
3.4环椎关节半脱位患者常伴有颈肌痉挛、僵硬、紧张。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中药方剂、柴葛解肌汤、白芍木瓜汤是有效的中药方剂,用法为煎后内服。
3.5按摩:环枢关节半脱位基本复位后可行按摩。手法要轻轻揉搓,以放松和理筋为主,让患者坐着,露出脖子和肩膀,拉、揉、拿,然后让患者稍微抬头,手术人员抓住脖子向上拉。
3.6.中药疗法可缓解颈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病理产物的吸收,重建颈椎周围肌肉群的平衡。
4治疗结果
4.1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X线片证实环枢椎间关节关系恢复正常;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或明显改善,功能恢复正常,颈部活动正常自由;改善:症状大多改善,颈部活动范围小,局部或压痛;无效: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比无明显差异或治疗后1月内复发。
4.2治疗结果
病人200例,显效182例,占91%;好转5%,无效4%。大多数病人经过1%的病人。~2疗程治疗整复后治愈或显效。
5讨论
环枢关节运动节段提供颈椎50%轴旋转活动,枢椎是上颈旋转的应力中心。正常的环椎关节具有相应的稳定功能。但也有旋转不稳定的因索。枢椎作为颈部10块肌肉的起止点:6块棘突肌、左右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颈半棘肌。横突肌4块,左右斜角肌,肩胛肌,这些肌肉参与头颈活动,是环枢椎旋转的动力,也是影响环枢椎正常运动的关键因素。因此,颈部突然过度旋转。在长期伏案写作、颈部、头肌肌无力或肌力不平衡的患者中,环枢关节半脱位的发生率较高。颈椎其他节段的退行性病变、颈椎骨质增生、颈椎平衡不稳定、颈部肌肉和肩胛骨肌肉的病变也是诱发和加重临床症状的因素,导致复发率高。与其他相邻的颈椎相比,环枢椎两横突孔距离较远。当头颈部纵轴旋转时,通过其他椎动脉段受到周围组织的牵拉或刺激,环枢关节受损移位。当关节发炎时,可反射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分支某一段或多段血管痉挛,如对侧椎动脉无法补偿。可加重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分支供血区的血流障碍,产生环枢关节半脱位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环枢关节半脱位患者,在持续牵引、轻按摩、脱水等综合治疗中,症状改善后,患者应避免颈部过度活动,改变不良工作姿势和生活习惯,坚持颈部肌肉(特别是伸展肌肉等)锻炼,减少复发,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