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法律论文

消费的人的主体性自返

时间:2021-12-06 10:29 所属分类:法律论文 点击次数:

被命运的消费安全问题包围着的当代生存境况,虽然让作为消费者的身份发生转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此毫无作用。关键问题首先在于自觉,一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代“超感性”神话的形而上性和它掩盖了“人”的危险性,要了解“非人类”这一状态是否应当持久。
身为消费者的人之所以成为了资本强权意志的附庸,回不到自我支配的主体地位,是因为我们并未自觉地主动进行这种回归。以前发生的所谓反抗,从来都不过是象征性的骚动。消费者并不是本真地自认作为主体,而是在资本的强权意志上反复妥协。日益频繁、普遍存在的消费安全问题,特别是由此带来的严重的生命危机,使我们日益感到强烈的反抗和竭力摆脱当前生存困境的必要性。
但是,如果只是一种觉悟,而不把哲学变通思想归入“路”,从而辨明,则这一哲学转变,必然又会落入费尔巴哈哲学的桎梏。由于“人们从Egocogito(我思)出发,再也不能进入横穿对象领域;因为,根据我思的基本建制(莱布尼茨是基于清单的基本建制),根本不可能有一扇窗可以进入。Hedgel也清楚地指出了费尔巴哈所越不可能的界限:费尔巴哈无法找到一条从他本人极度厌恶的抽象王国通往活着的现实世界的道路。但人类的当代境遇——作为自身存在的第一前提的生命存在之危,已经不再容许现实的“道路”的虚无。又怎能“从抽象王国走向现实生活”?
「过去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以其对前一段哲学的唯物主义实践原则的存在论意义上革命了,为我们指明了「路」:「只有在现实世界中,并且运用现实的方法,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他说:“当人们无法在质和量上保证他们吃、喝、穿时,人是不可能获得自由的。所以,我们必须站在实践的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让现存的世界革命起来,真正地反对和改变现存的东西。”也就是,个人必须从现实中进行感性对象活动的物质基础上,进行具体的生产方式和制度变革。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资本强权意志的超感性神话,并使消费者的主体性自回归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