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古诗文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时间:2021-10-20 10:1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古诗鉴赏课教学的“供给方”策略。
(一)培养学生在多元诵读中的审美能力,以积累“供给”
诗、诗、诗、诗、诗、诗。学诗若缺了背诵,就像歌舞缺少音乐。诗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语言,只有通过不断的朗读,学生才能初步领悟诗歌的情感世界。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作诗也是如此”。读书人讲究诵读的方法,从口到,心到,最终达到情到。看过之后就会让人看得透彻透彻,明白其中深奥的意思。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还提出:诵读古诗,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以提高自己的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可见,新课程对古诗文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此,教古诗文要以“有意识地积累、感悟与应用,提高鉴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教学方向,还应以古诗文教学的原初面目。采取“读”的方式,感情上多下工夫,自己潜心钻研,然后在课堂上精心指导学生,使学生读得有滋有味,酣畅淋漓,读出丰富多彩的情趣。
(二)在想象中联想到游戏文字,构筑诗歌欣赏的审美网络,激发需要。
德国伽达默尔说:“所有自我认识都始于先给人的历史。”例如,当我们朗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鹿柴》时,读到“回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要读得有意境,一定要让学生通过把玩“照”“入”这几个字,在头脑中,通过联想想象出一片寂静的山野,一抹红润的晚霞,回过了浓密幽深的树林,余下的阳光又偷走了树林里的青苔,显得阳光明媚,在玩弄文字、联想和想象中,这幽深空寂的景象会不期而至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并自然地建立起诗歌欣赏的审美网络。在学生自由地、流连忘返地漫步古诗的意境和诗境时,他们就会深爱着这一重学习活动,古典诗歌的鉴赏学习,也就变成了他们的内在需求。人们会为满足这一心理需求,主动接触古典诗词,或乐观快乐时,或心情低落,或思念、思念,一言难尽,古典诗歌无限丰富的世界,可以抚慰我们孤独的心灵。
(三)在锦盛的写作背景中,把握作者的思想风格流派,让“供求”平衡。
尽管诗人的独特思想和创作风格可以反映在其作品中,但诗人的悲愤喜怒,也必然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密切相关。因此,要想真正深入地欣赏到诗歌的本来面目,就必须从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特征、诗体创作的风格流派中,来欣赏诗歌。例如李白的诗作,风度翩翩,风流潇洒,达观,这与他所处的盛唐密切相关,为人爽朗大方,洒脱不羁,又孤傲自大,思想上深受黄老列庄的影响。因此,他二十多岁,未入仕,游山玩水时,单纯开朗,意气十足,曾有诗篇《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等,当他请求仕途不顺的时候,就有了《蜀道难》,《行路难》,安史之乱之后,他想要建功立业,就有了《永王东巡歌》。在人生困窘的时候,又写了《终老歌》,观照他的一生,李白有失落的时候,也有志向得意的时候,但他总是乐观向上的人,这些与他所处的时代、所受的黄老庄思想有关,所以。其诗歌才会有“诗惊风雪”的自由奔放。但杜甫比李白小十来岁,所处的时代大多处于衰败的晚唐,一生遭受着“安史之乱”,当他年青时,意气风发,渴望建功立业,所以有《望岳》,他的大半生都受到“安史之乱”的影响,他一生中经历了“安史之乱”,恢复失地。结合杜甫所处的时代、生平、思想特色、诗风等,如《茅屋秋风吹破茅屋》等,都有“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期待。即使如此,仍发出震震的呼声:“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因此,这是杜甫的诗特色。
因此,当我们学生的古诗有一定积淀,对古诗有所积累,善于联想想象,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欣赏诗歌自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