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

时间:2022-11-26 23:2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引言
智能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新方向,是新形势下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实践。高校智能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读者至上”以智能设备为基础,以大数据时代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为核心,努力从读者的信息行为和需求感受出发,实现资源驱动向服务主导的转变,实现知识服务从内容和形式到功能的延伸,为读者提供更好的多元化服务体验。
2.智能图书馆建设基础
2.充分利用互联网
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挖掘技术、信息集成系统、电子信息资源比例的增加将在促进智能图书馆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构建网络资源平台的基础上,用户可以使用该平台PC终端或移动终端获取所需信息并实现实时交流。读者可以随时随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浏览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呈现的综合信息。
2.2改造空间环境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借阅量明显下降,图书馆作为实体空间的作用严重减弱。做好图书馆整体空间的规划设计,改造图书馆的空间环境,可以为智能图书馆的建设打下良好的物理基础。西安石油大学图书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精心将图书馆改造为四个互动体验主题学习区,即自主学习共享空间体验区。“经典”阅读体验区、学科服务体验区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共享空间展区,每个主题展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的功能。高校图书馆还创建了创客空间和智能展厅,可以通过投影展示丰富的收藏,不断优化图书馆的空间环境,构建不同的虚拟服务场景,吸引读者进入图书馆体验[1]。
2.应用新技术和设备
数字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和应用是智能图书馆建设的强大驱动力,也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智能信息服务的基本载体。大大提高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促进智能图书馆的数据整合,建立和不断完善智能图书馆的技术结构。高校图书馆应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尝试利用新技术改变现有管理体系和服务模式,增加新智能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多层次数据分析中心,实现用户数据、收藏资源、内外环境实时分析,图书馆成为高科技、信息聚集地,激发读者图书馆学习探索的热情。
2.4培养智慧馆员
虽然智能图书馆提高了读者的自主性,但许多复杂而真实的服务仍然不能被智能设备所取代。馆员是馆员。“智慧服务”核心,承担信息资源智能管理的责任,是智能图书馆发展的加速器。高校图书馆应重视智能图书馆员的培养,为智能图书馆提供充分的人才准备。智能图书馆员不仅要具备传统图书馆员的基本素质,还要善于利用先进的新技术和设备,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信息捕捉挖掘能力、学科知识分析能力,能够灵活及时地调整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高质量地为读者解决各种问题。
3.智能图书馆服务策略
3.1注重特色资源整合
智能图书馆应注重特色资源的整合,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特色资源数据库,提高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利用率。许多高校图书馆正在优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和分析现有资源,筛选图书馆的特色收藏,积极开设特色资源展厅,将学校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学校的特色信息资源上。同时,借助人力、物质资源和财政支持,继续加强特色纸质文献资源的电子化。此外,借助高校科研人员掌握的第一手信息资源,建立新鲜真实的区域特色数据库[2]。
3.2.加强个性化服务
为了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智能图书馆需要分析读者阅读端的内容,完成对读者活动的感知和反馈。首先,在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基础上,详细分析统计读者群体之间的差异和信息资源利用的偏好,向用户提供读者阅读习惯跟踪、知识结构咨询等相关服务,细分推荐不同的服务内容,努力实现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的精准服务和智能差异化资源服务。其次,图书馆可以收集不同读者的行为信息,包括阅读地点、形式和渠道,构建行为感知情景服务。通过感知情景服务掌握读者的行为特征,可以大胆地为特定读者构建相应的阅读模式。最后,在收集读者再次阅读的信息时,可以对地点、形式和渠道进行预测和推荐,进一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3.3实施智能化管理
智能图书馆读者服务是基于智能电子设备和物联网的智能服务。传感器是实现物联网应用的基础。目前,图书馆使用最的是RFID无线射频识别,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进行物品跟踪和数据交换。基于RFID图书馆技术综合管理系统,包括门禁设备、流通服务、自助借还、文献资源采编加工、书架管理维护等。图书馆在各种物理设备和图书中植入智能芯片,可以提高智能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效率,节约人工成本,优化资源。将智能芯片植入图书中,方便读者通过GPS准确定位,快速找到所需书籍,自助图书库存;将智能芯片植入读者借阅证,自动验证读者信息,提供图书续期、预约、到期提醒、新书通知等智能服务;门禁设置电子识别器,依靠智能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图书馆实时监控和警告,可实现高校图书馆无人值守安全自助运行[3]。
3.4.完善数据安全系统
智能图书馆无线存在,收集大量读者信息。在充分利用这些数据信息的同时,要保护读者的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首先,在收集用户数据时,要说明用途并征得用户同意。只有读者授权上传隐私信息,智能图书馆服务器才能上传相关读者信息;其次,尽量收集现有必要的数据,及时脱敏,减少身份证号码、家庭成员等无关数据的收集,降低不必要的信息安全风险;最后,服务端和数据库应采用防火墙技术、主动防御技术和防病毒黑客技术。区块链可以为智能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提供安全技术支持,依托其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数字加密、不篡改等技术优势,设置数据传输和保存过程的加密和访问权限,从根本上保障图书馆各类信息数据的安全[4]。
3.5联合馆外可用资源
智慧图书馆应与馆外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多种形式“读者服务”。通过图书馆联盟,可以构建物理资源交流、网络资源共享、特色资源借贷的资源利用模式,有效扩大合作图书馆自身的信息资源,加强智能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此外,智能图书馆还可以吸引社会投资,为读者提供付费消费服务。图书馆提供场地,社会机构提供技术和财政支持,双方合作建设餐饮区、娱乐区等休闲服务区,让读者享受各种舒适方便的服务,进一步开发智能图书馆空间资源[5]。
4结语
智能图书馆的理念和实践已成为图书馆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为图书馆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愿景和发展机遇。充分关注智能图书馆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前沿,不断为知识共享和智能服务创新注入新的动力,引导高校智能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通过智能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促进高校图书馆更好地为读者、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