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我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动因分析

时间:2024-02-25 00:0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我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动因分析
 
中国许多大学提出将国际化作为自身发展的关键战略。然而,总的来说,理论界还没有就如何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达成共识。在此背景下,地球国际化的兴起为我们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1)中国传统国际化模式面临现实困境
 
作为高等教育的后发国家,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必然面临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挑战。过去,我国高校主要采用以单向人员跨境流动为特征的传统国际化模式,主要面临意识形态、教育公平性和教育质量的困境。
 
从理论上讲,中国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主要来自历史和意识形态。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许多人认为“国际化”是“西方化”或“美国化”,后者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难以获得合法性认可。应该说,这种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拉雷恩(Jorge Larrain)“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国际化进程也是控制和权力分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导社会的主流文化模式成为模式,是他人必须追求的目标。围绕这一点,出现了某种形式的同质化。[12]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的重要途径,始终渗透着复杂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因素。王英杰警告人们:“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不公平国际高等教育关系的延续和扩大。这一过程伴随着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无法摆脱西方边缘的危险。。。为了符合国际流行的制度,改革国内高等教育也很容易使其高等教育成为西方附庸。[13](P85)传统的国际化模式对这种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的质疑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导致中国大学国际化的道路总是“不合理、不强壮”。此外,许多人认为,传统的国际模式忽视甚至鄙视中国的文化特色,一旦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中国就会成为文化霸权国家的附属国。事实上,如何将文化特色与国际要求联系起来,确实是一个理论问题。奈特曾提醒我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的是完善、协调和扩大地方特色。如果不尊重这一基本真理,很有可能在间隙中产生一种可能性,即国际化可能被视为一种均质或霸权的中介。[14]一般来说,传统的国际化模式很难回应人们对意识形态和地方文化特征的现实质疑。
 
实际上,传统国际化模式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教育不公平;二是教育效果难以评价。就教育公平而言,虽然传统的国际化模式加强了我国学术人才的国际流动,但也造成了人才流失等问题。阿特巴赫指出:“大量的学术人才从南方流向北方,即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北美和欧洲。利益受到一些边缘国家的损害。拥有庞大而不断发展的教育体系的中国仍然发现自己在全球学术市场上处于困境。[15]换句话说,传统的国际化模式不利于中国加入和建立基于合作互利和共享进步的全球学术社区。人才的跨境流动并没有带来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同时,传统的国际化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富裕阶层”的活动――一款基于高投入的游戏,绝大多数没有学术资本或经济资源的中国学生都被孤立在游戏之外。这种模式的国际化不能面向所有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相对公平地享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机会和资源。就教育效果评价而言,受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个人、学校、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难以客观衡量跨境学生的教育水平和学习成绩。这导致国际实施效果实际上成为一个“混乱的账户”,每个参与者只能根?。?他们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利益出发点被“描述”,这不仅缺乏说服力,而且为人们攻击他们的缺点提供了一个例子。总的来说,我国长期实施的传统国际化模式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境。
 
(2)地方国际化可以提高我国高校的综合效益
 
本地国际化的出现本身就是对传统国际化模式的深化,是对以跨境流动为特征的国际化战略的批判和超越。对中国来说,国际化本身就是大学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然而,由于现实因素的限制,传统的跨境流动模式无法很好地应对这一需求。本地国际化模式的出现不仅可以有效地整合稀缺的教育资源,而且可以显著提高我国大学国际化的整体水平,取得良好的综合社会效益。
 
从理论上讲,推进地方国际化可以避免传统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造成的意识形态风险――处于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心的国家(通常是欧洲和美国)将把自己塑造成占主导地位、肩负使命、享有价值优势的个体,而那些参与国际化的边缘国家必须处于从属地位――这是以跨境流动为特征的国际化模式所必然面临的挑战。由于地方国际化倡导以地方为基础,可以更好地平衡国家与他国、文化文明、我们与他人的关系,缓解甚至弥合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冲突,更好地服务国家利益,有效缓解外部世界带来的文化和价值冲击。此外,由于地方国际化强调地方学校的基础,为不同高校开展国际工作预留了足够的空间,鼓励其探索不同的办学目标,实现差异化发展,建设独特的校园文化。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本地国际化可以为所有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机会享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资源,使学生受益更广泛;同时,本地国际化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学生能够处于国际学习氛围和教育环境中,利用与国际学术界的便捷高频交流条件,及时了解国际学术的前沿趋势。本地国际化不仅有助于高校创造国际化、多元化的校园文化环境,而且可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本身的国际化改革,将国际高等教育的先进理念、模式和方法引入中国大学,帮助构建具有世界水平和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本地国际化不仅可以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和国际合作机会,还可以“在学校建立一种异质、语言混合、文化多样、种族多样的人文学术学生”B环境使不同文化在大学发生冲突和融合,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这里得到补充和转变,使大量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一流人才在这里得到培养、培养和提高。一般来说,地方国际化可以帮助高校取得更好的社会综合效益。
 
(3)我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已初具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高等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不断被引入中国。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教学与科研领域的合作也逐渐加深。国际化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口号,而且已成为一种具体的实践。”[13](P85)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和探索,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的地方国际化具有一系列实际条件,为我国未来推进地方国际化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我国高校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情况而言,有利于地方国际化的外部条件包括:(1)每年大量国际学者来中国讲课、研究、参加学术会议、开展文化交流活动;(2)大量国际学生在中国学习;(3)一些高校开设了一批国际标准的国际项目;(4)许多高校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国际教材和国际课程,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大学校教育的国际开放水平;(5)我国通过各种跨境教育形式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发展;(6)在中国举办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越来越多。这些条件可以帮助我们扎实有序地推进地方国际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