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加强教师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时间:2024-12-30 01:0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高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从教师入口和新教师入手。因此,岗前培训制度应运而生。1997年,原国家教委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和《高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制定了《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确保新补充的高校教师能够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使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作为新教师岗位培训和青年教师职业培训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岗前培训是新教师成长为合格人民教师的前提和基础,促进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了解高等教育原则,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则,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教师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1. 需要高校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大学教师主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自己的思想道德和言语行为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他们既应该是学术专家,也应该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专家。新教师作为高等教育战线的新鲜血液,大多受过良好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素质培训,教育水平高,学术结构好,科研创新能力强,但普遍缺乏学习教学的理论、技能和技能,无疑会降低教育效率。岗前培训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有效的科学知识,帮助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加深对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解,有利于提高科学知识的教学技能和技能,通过认真系统的学习和反复实践,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加快新教师的成长,使他们成为专家学者,培养人才。
2. 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竞争并存的世纪。归根结底,社会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谁有人才优势,谁就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高校教师的新生力量,只有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这一发展需要。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素质、基本素质、心理素质和教育素质。大多数新教师基本上都有前两种素质。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学习和培训,后两种素质水平较低。快速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岗前培训。通过培训,新教师掌握了学习和教学的规律和技能,善于分析和调节教育过程。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青年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3. 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一种内涵发展,首先应该是教师的内涵发展。随着学科的发展和变化,无穷无尽的新兴学科和跨学科需要高素质教师的支持;以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迫切需要大学教师的素质来适应这一趋势。如果高等教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其影响将远远大于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金融危机。教育的周期性特征决定了教育观念和教育意识的先进性。俗话说:“十年树,百年人”,为了避免危机,关键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改革的切入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成功的关键环节。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岗前培训是一条捷径。
4. 新教师从“理工科”到“师范”的需求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的非常规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理工科和非师范大学毕业生到大学任教。然而,这些人在进入大学任教前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师范院校的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缺乏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缺乏教育理论、教育技能和教育方法。只有进行岗前培训,这些新教师才能从“理工科”转变为“师范”,促进大学生从“学”向“学”的转变,从“学好”向“学好”的转变,才能尽快实现“教”,进而实现从“生手”向“新秀”向“专家”教师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