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

时间:2025-01-21 22:1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特殊的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对员工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既要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以下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具体分析。
 
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咨询咨询、精神健康、社会学等广泛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从专业能力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需要具有突出的观察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等一般能力,还需要具备教学能力、心理咨询咨询能力、心理活动策划和组织能力等特殊能力。在专业方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快乐、友好、幽默、心理健康的个体,用自己积极的个性和情感感染学生,并能传递积极的能量。在专业情感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对心理健康教育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关心学生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置中存在问题
 
2.1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但实证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配置“两少一多”,即专业人员少、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大多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由教学办公室工作人员、校长和政治教师转移,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两职或两职以上”。许多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学习,至少在转学后参加了一些短期或特殊的培训,但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培训作为基础,很难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变成了思想道德课程;一些教师将心理活动课程变成了纯粹的游戏课程;一些教师,像其他学科一样,让学生背诵各种心理术语和概念。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大大降低。
 
2.2 优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置不均衡
 
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协调发展”,“按照‘城乡结合、城乡’的原则,加强城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覆盖和城乡均衡发展。”自通知发布以来,五年过去了,教师分配仍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和学校差距: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明显不足,弱于城市学校;普通学校弱于高质量和重点学校;私立学校弱于公立学校;小学和初中弱于高中。教师配备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差异,也影响了教育公平的推进。
 
2.3 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机制不完善
 
(1)教师队伍管理不够规范。在编制、职称晋升、待遇等方面没有建立顺畅的管理渠道和有效的政策激励措施,也没有解决教师关心的基本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触及学生“内心深处”的工作,需要教师付出额外的精力、热情和努力。如果在教师管理方面缺乏激励政策,很可能导致心理健康教师不稳定,甚至造成极其罕见的优质教师流失。(2)缺乏资源共享机制。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复杂和专业,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研究、交流是否。特别是许多一线教师缺乏专业背景,需要相互合作,形成“专业学习社区”,建立共同的学习愿景,在集体智慧的帮助下寻求共同改进。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成千上万的学校往往只有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独自战斗,独自战斗”,不能像其他教学研究小组、课程小组那样讨论和讨论。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发展。
 
(3)职后培训质量不高。首先,大多数培训都是特殊培训,如“沙盘技术培训”或“情景喜剧在活动课上的应用”,而系统培训相对较少。对于许多“非专业背景”教师来说,支离破碎的片段培训不能解决其专业技能差的问题,导致他们只能掌握皮毛,不能掌握其本质,所学的“技术”难以灵活运用。二是群体培训较多,针对性培训较少。不能根据教师的个性化需要“量身定做”。由于参加培训的教师专业水平不均匀,学科基础不同,忽视差异,一刀切的培训效果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