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科技论文

过量空气系数与燃烧之间的联系

时间:2023-07-21 23:22 所属分类:科技论文 点击次数:

1、过量空气系数与燃烧之间的联系:
 
燃烧过程中,燃料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相互反应,释放热量。
 
当煤粉送入炉膛时,C与O2结合发生以下反应:
 
2C+O2=2CO2CO2+O2=2CO2C+O2=CO2=CO2
 
可见,只有当空气与燃料的比例合适时,才能实现燃料的完全燃烧。因此,在锅炉启停和负荷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将风粉比控制在正常值。然而,随着时间、煤种、一致性等因素的变化,风粉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变得越来越困难。在燃烧过程中,过量的空气系数决定了燃烧和燃烧程度的关键。如果空气系数过大,排烟热损失会增加,NOX产生过多,送风机负荷会增加,工厂用电量会增加。如果过量的空气系数太小,不完全燃烧的热损失会增加,灰尘中的碳含量会增加,严重缺氧燃烧甚至会造成炉膛爆燃的危险。因此,两者之间有一个区间,锅炉燃烧效果最安全、最环保、最理想。
 
二、监测O2与CO的对比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操作人员主要利用烟气中的氧气含量来监测过量的空气系数,但通过氧气量来监测燃烧并不足以准确判断燃烧情况。主要原因如下:
 
(1)烟气含氧量不足以反映燃烧器的局部燃烧状况,氧浓度随时间、煤种、负荷变化,过量空气系数在此过程中也发生变化,氧量不能反映炉煤粉与空气混合的均匀性,即使氧量充足,如果混合不好,也会增加不完全燃烧。
 
(2)一般锅炉炉膛和烟道结构不太紧密时,会有空气从炉外漏入炉内,而大气中氧气的比例接近21%。氧气量的测量很容易受到非配比空气漏入烟道的影响,失去准确性。
 
(3)大型锅炉烟道截面大,烟气缺乏大规模混合,气体成分分层现象严重,随时间、煤、负荷变化,通常炉出口烟道截面氧量测量点数量有限,所以氧量和实际值必须有一定的误差。
 
(4)煤粉从进入炉膛到燃烧只需2~3秒。同时,炉膛火焰温度在1300~1700e左右,即燃烧速度非常快,一般只产生不到0.1%的CO。但在炉膛的局部区域,当烟气的过量氧含量低于0.5%时,就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超过1%的高CO成分是高温腐蚀的必要条件。而且,超过1%的CO成分表示炉膛局部区域的还原性气氛,容易导致该区域结焦或高温腐蚀,结焦是一个恶化过程。对于这种燃烧状况,可以通过检测靠墙的烟气成分来判断局部火焰中心的偏差。同时,CO与火焰温度有很大的相关性,即火焰温度高的地方,一氧化碳也很高。
 
(5)测量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作为燃烧调整的基础,优于测量氧:一氧化碳对煤种和负荷的变化不敏感,由于大气中没有一氧化碳,漏气误差小。测量一氧化碳的缺点是:在总风量大的情况下,一氧化碳浓度很低,在这种情况下,总风量的变化对一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
 
三、一氧化碳和氧量结合测量和监测燃烧的思路:
 
通过对大量试验数据的研究,发现一氧化碳与锅炉烟气成分中的氧量值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一氧化碳含量高的区域也是缺氧区域。当过量空气系数超过所需的合理比例值时,一氧化碳值几乎保持在较低的不变值。当过量空气系数降低,没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完全燃烧时,一氧化碳浓度迅速上升。因此,通过调整燃烧,当一氧化碳保持在最低值以上时,锅炉的燃烧效果最好。通过一氧化碳值更准确地找到最佳氧值,在这种氧值下,过量空气系数是最合理的,燃烧是充分的,不浪费多余的风量,然后锅炉在最经济的工作条件下运行,污染物排放也得到有效控制。
 
监测一氧化碳不仅可以保证燃烧的经济性,而且可以避免监测氧量的不足,特别适用于气体分层严重、漏风现象较大的场合。特别是目前锅炉采用低氧燃烧技术,一氧化碳值测量更准确,灵敏度高。但由于过量空气系数小,一氧化碳值增加快,一氧化碳值作为控制依据更合适,但当过量空气系数较大时,一氧化碳值变小、稳定、变化缓慢,不适合使用一氧化碳值作为控制依据。因此,使用氧量和一氧化碳相结合的控制手段更为合理。
 
实际上,当锅炉负荷发生变化时,通常根据锅炉主控发出的送风指令,只有在氧量修正后,才能实时匹配相应的燃料量和负荷。但是,送入炉内的风量必须与送入炉内的燃料量相匹配,混合均匀,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锅炉不完全燃烧的热损失,这就要求及时控制锅炉的风量,准确跟踪燃料量和负荷指令,确保锅炉安全、经济、环保运行。
 
四、影响CO排放的主要因素分析
 
为了降低氮氧化物在锅炉实际运行中的排放浓度,锅炉采用分级送风技术。分级送风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燃烧所需的空气分阶段送入炉膛,在主燃区送入约80%的空气,形成低氧富燃料燃烧区,降低燃烧区的温度和燃烧速度,从而抑制热NOX的产生,其余空气从燃烧区送入燃烧区,形成低燃料量富氧燃烧区,因为这个区域的温度相对较低。
 
然而,分级送风不仅可以减少NOX排放,还可以增加CO的产生。由于主燃区处于贫氧环境,这一区域必然会产生大量的CO,其中一小部分CO会与NO发生化学反应,其余大部分CO会进入燃尽区。最终CO排放取决于燃尽区对CO的氧化程度,燃尽区燃烧产生的中间产物也会被氧化产生CO。
 
从实际运行经验可以看出,运行氧量和配风方式的调整是控制CO排放的主要方式。运行氧量代表进炉总风量。由于总风量的变化,一般不会改变各级燃烧器的空气比例。增加运行氧量意味着同时增加主燃区和燃尽区的氧浓度,减少主燃区CO的生成,增加燃尽区CO的氧化量,从而降低CO的浓度,反之亦然。配风方式代表各级燃烧空气的比例。不同区域风量的增减可以增强或减弱各自区域的穿透力,也代表CO被氧化的比例。
 
五、CO控制方法总结
 
煤粉锅炉烟气的CO浓度一般为0~1000Lmol/mol,并且随着风量的下降而上升。一般的控制目标是在氧量合理的前提下,CO70lmol>。实现的方法是调整燃烧器之间的送风平衡。实现燃料平衡后,停炉期间在省煤器出口设置永久烟气多点网格取样测点,测试工程师循环测试多点(通常可超过24点)的CO、O2和NOX,每点CO含量应较低,理想值小于40Lmol/mol,如果CO较高,应调整相应单个或相关组的燃烧器风量,以减少CO。一旦实现这一目标,则减少O2,然后重复上述过程。
 
调整煤粉细度,同时降低漏煤、飞灰和炉渣的含碳量,不明显增加磨煤机的功耗,A、F两层R90=19%,其余各层R90=24%。如果磨煤机数量丰富,可以适当降低细度,增加煤粉初期低氧燃烧产生还原性强的CO,抑制NO产生。
 
启停机时,运行人员应根据制粉系统煤量的变化,及时调整炉膛总风量、二次风门(30%-65%)和燃尽风门开度(10%-60%),总风量在2.0%以上,A/B侧NOX入口在400mg/NM3范围内时,CO70lmol>。如果NOX含量小(300mg/NM3以下),CO含量在70mg/NM3以上,可以适当增加送风量,降低CO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