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文艺论文

戏曲艺术中的程序是什么?

时间:2021-10-29 12:50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以戏为本,用之贵,以实而用。”虚实,正是“虚实相生”的完美诠释。“虚拟世界”也使得中国戏曲相对于其它戏剧形式而言,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弹性,一开始是自由的时空变换,完全不为场景所限制,自然可以从一种情景到另一种情景。第二就是虚拟,它使戏剧摆脱了物质条件的束缚,无需为舞台布景、道具的人力、物力、财力。三是虚拟手法解放了戏剧舞台,给创作者带来了艺术表达的自由,极大地拓展了表现人生的领域,培养了观众的想象力。在有限的舞台上,演员们通过表演,展现了无穷的生活情景,使观众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联想。由此,演员的表演与观众的联想共同参与并完成了戏剧的艺术创作过程。
虚实给戏曲表演带来了很大的自由度,演员在舞台上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但是,对观众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方式却不尽相同,怎样才能使观众对舞台表演有更多了解?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看过京剧表演后曾有这样的想法:“发现观众与演员之间似乎存在某种默契,某种常规的规则,观众可以毫无困难地理解演员的意图。戏台上上下,的确有这样一种默契与规则,这就是戏剧的形式。”
一般说来,戏剧程式即规范。“中国戏曲曲艺大辞典”指出:“程式,在戏曲艺术中,是指表演技艺的某种形式。这是根据戏曲舞台艺术的特征与规律,将生活中的语言、动作提炼加工成唱词与身段,并与音乐韵律融为一体,形成规范的表演法。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唱腔、乐曲,还有各种行当的表演技巧等等。程序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作品内容的不同,演员的创新与创新,也在不断地丰富、变化和发展。
剧作源于生活,经过程式规范的提炼、美化,并在舞台实践中逐渐形成具有一定规范性的表演动作,即程式动作。戏剧是以程式化的表演方式来表现生命,程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生活,是艺术地、舞台化的生活行为。比如开门、关门、整冠、理胡子、上马、登船等等,都有一整套程序。很多程序都有一些特别的名字,如“卧鱼”、“吊毛”、“抢背”等等。戏剧动作,既要让人看得懂,又不能模仿生活的动作,要将生命的动作美化、韵律化,即舞蹈化。如“行马步”、“行马步”,实际上是披甲扎靠、骑马赶路,这是生活中的具体动作,但在戏剧舞台上,却成了舞蹈表演。
用规范的程式来表演,并不等于说戏剧表演是一种公式化的无生命的东西。程序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观众在观看表演时不会满足于演员完成程式动作,而要看演员使用程式是否得当、是否得体、不得体、不得体。因此,同样的一组程序动作,不同的演员在表演时也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而且,程式并非一开始就有,而是在特定角色的创造中逐步形成。很多程序,大多是个别演员为塑造角色的需要而模仿的特定生活动作,使其具有节奏性、舞动效果。这个动作非常优美,非常准确地刻画了人物的某种精神状态,大家看了觉得挺不错,用来形容别的戏里同类型的人物也很适合,于是这套动作便被普遍采用。在昆剧《千金记》中,有一出戏,描写的是在午夜,霸王听到军情,赶紧起身披甲上马,为此设计了一套动作,大家看了都学。此后无论何时武将都使用它,并干脆称此套动作为“起霸”。可视程序原本是具体的动作,后来逐渐成为一个具有规范性的公共表达方式。
程序,就戏剧而言,是不可没有的东西。程序如同戏剧语法一样,戏剧舞台上的一切表演都要用这个语法来表达,而按照这种语法,将生活变成戏剧语言的过程就是程式化。正如语法对语言词汇、句法等各方面的规定一样,程序对戏曲表演的许多方面都有严格的规范。只凭这一语法说出来,才具有戏曲语言的特征,因此,为了保持它的特色,必须保留它。可以肯定,戏剧的主题和内容在不断地丰富变化,形式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剧本来源于戏曲演员们生动活泼的创作,在新的时代里,要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必须创造性地运用、改造、充实旧程式,创造新的表现手法,以发展戏曲的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