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文艺论文

主题美学是什么?

时间:2021-11-09 18:22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首先,主题美学是什么。
主题性审美观是一切审美的归结和升华。
主体审美观的过程,是作者通过意念引导读者进行的一种心理实践。
二是主体性的形态。
文学艺术作品主题的存在,从三个方面表现出三种形式:
对作者而言,主题具有主观性—作者形态;
就作品而言,主题性是客观的-作品形式;
对读者而言,主题具有主观性——读者形态。
l.作者形式:
对作者而言,主题的表达式如下:
使立意(动机)通过表达(过程),以达到目标(结果)的方式来实现。
假设立意(动机)是打兔子,然后,一连串的表情(端枪、寻觅、发现、追赶、瞄准)都是用来打兔子的,最后打到兔,主题已定;打到野鸡,则主题没有完成,叫驴不对马嘴。
比如环境保护:
目标(动机)-使人对环境友好;表达(过程)-不对环境造成伤害;目标(结果)-人们对环境友好。
例如:塞翁失马:
从作者的意图(动机)来看:使失物得到安慰;
作家经历的表现(过程):编个塞翁失马的故事;
作家实现的目标(结果):失者得慰藉-失而复得;
因此,作者的意图(动机)一种表达(过程)目的(结果)等是主观的。
2.工作形式:
就该作品而言,主题的表现形式为:
提问题(立意),回答问题(内容),得出结论(主题)。
如曹禺《日出》:
问:陈白露向何处去?
答案就是:陈白露(舍所爱,爱不爱)。
最后得出结论:陈白露自杀。
题材为:透过陈白露的沉没,自杀,反映了在罪恶的社会中金钱对人性的吞噬,对自由的扼杀,由此引发了对自由人性的渴望和对社会枷锁的解脱。
小说一旦脱离现实社会,就失去了作者的主体性,在没有读者再创造之前,主题才具有客观性。
3.读者群:
对读者而言,主题的表达方式是:用自己的愿望,经历经验,得出自己的体会。
战争时期唱“国歌”所产生的是冲锋的冲动,平时唱“国歌”所产生的爱国情绪。
在欢乐的时候唱《游荡的歌》是一种抒情性的嘲讽,在失意的时候唱《流浪歌》是一种伤感的诉说。
正如鲁迅所说的《红楼梦》:“单说命意,就是读者的眼力所及: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着,革命家看见排出,流言家看见宫中的秘密;
这表明主题的作者形态具有主观性。
三主题存在的形式,由此形成:作者:立意(动机)一表达(过程)一目的(结果);作品:意图(问题)一内容(解答)一主题(结论);读者:欲望(动机)一体验(过程)一体会(效果)。
主题与理念。
主题性思维包括两个方面:主题与思想。
题材犹如生命的形状,就像是生命的灵魂,是形而上学的。
题目局限于作品本身,也就是事件本身,阐述问题;思维是对主题的提炼,达到逻辑性、理论化,具有普遍意义。
例如:主题:失马也是一种祝福(具体);想法:不好的东西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变成好(抽象)。
例如《日出》:主题:透过陈白露的沉沦与最后自杀,反映金钱对人性的吞噬,社会对自由的压制:主题思想:这样才能激发对自由人性的渴望,摆脱社会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