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文艺论文

民族文化中非物质文化的客观要求

时间:2021-11-22 08:32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非物质的民族文化时刻存在着消亡,也许不能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当大量的非物质民族文化群落相继消失后,人们才会醒悟。以人为本的理念正在使生物圈内的民族文化物种逐渐减少,文化生态遭到破坏是人类历史最大的悲哀。人们都知道,自然生态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流失,已经使人类面临种种困境,而非物质资源在民族文化中的消亡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由于文化对经济生活有一定的依赖性,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许多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因素使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民间活动、民间工艺、技艺等元素发生快速变化或流失,大量的非物质性民族文化资产面临“死亡”,绝无一种艺术,只留下一种迷恋。不但如此,经济生活的变化也使得许多民族传统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性被削弱,在吸收外来文化时良莠不齐,有些人宁可全盘接受外来文化的同化,而不是立足于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些民族文化即使在表面上受到保护和继承,继续下去的又只是形式上的“空壳”,文化的实质内涵已经完全没有了。
在艰难困苦中永垂不朽的民族,一定要做到既保存本民族非物质文化的精华,又吸取其它民族文化的各种营养,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这就是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规律。
第一,要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一是积极抢救和保护传统文化。对正在或将要消失的口头文学和其它艺术门类,要积极抢救。有些偏僻落后的民族地区保留了一些年代久远的艺术品,成为一些古老艺术的宝贵“活化石”,即将失传,必须及时加以抢救。而对于技艺性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关键是要尊重民间自发的继承方式,充分发掘现存生命的传承地和传承者,开展调查、登记、发放特殊津贴,以提高其技能,鼓励其广交徒弟,传给后代。其次,要科学对待传统文化。这说明,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和看待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才能自觉地把传统文化与现实需求相结合,积极探索民族非物质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建设的方式方法,从而发挥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的作用。
第二,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是民族文化中非物质文化的客观要求。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使自己永垂不朽,并给予现实生活永无止境的推动力量。在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同时,也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开展文化创新。传统民族文化再优秀,也是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必须面对这种生产力水平的一切限制。关键在于它应开放性的时代潮流,不断调整民族文化对现代文化的适应和消化能力,让非物质文化注入新的文化因素,在转型过程中寻找新的平衡点和创新的起点。唯有如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才不会成为民族经济发展的障碍,而成为民族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第三,要培育世界视野,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的融合。文化具有世界范围,各国、各民族、地区的文化,都在相互激荡、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也是在充分吸收历史上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发展起来的。传统佛教、敦煌艺术、圆明园的建筑艺术都说明了这一道理。本土封闭、僵化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没有发展的前景,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以纳米科技为先导、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正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文化的今天,更是这样。
要有“世界观”,要有“海纳百川”的壮丽气度,善于从千姿百态。近几年来,我们与有关国家共同举办了“文化周”,这一年是一个很好的形式。我们应该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向世界,同时大胆地吸取别国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