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文艺论文

良好的舞美设计能加深戏剧的意蕴美

时间:2021-11-29 08:38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戏曲艺术发展至今,舞台美术的任务已经由以往的“按照表演要求,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下,运用各种造型艺术手段,创设戏外环境及角色的外在形象,营造舞台氛围"(《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234页),使之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剧目,给戏剧艺术的整体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增添光彩。
戏剧艺术的这种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舞蹈艺术的文化美。这一文化之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寓意美的深化。
强调含蓄之美的中国传统美学。
我们所说的“意义”就是指一件事的内容和意义。对中国古典美学来说,意蕴通常简称“意蕴”,历代文人画家,都非常重视意的重要性。唐诗人杜牧曾说:“凡为文意为主、气为辅、辞彩章句为兵卫,未有主强而辅不飘逸者,兵不成军也。”(《樊川全集》第十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94页)明清时期文学家王夫之也说:“诗与长行文字,皆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一名不英俊的士兵,就叫乌合之众。(《姜斋诗话·夕堂永日绪论》,《沧绝诗话姜斋诗话》,196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46页)
西方人的审美,更注重意蕴美。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就明确提出了“蕴涵说”,并将艺术作品分为材料、意蕴、形式三大要素,将材料、意蕴合称为“内容”,认为意蕴即人在素材中看到的意义。在这里,我想既包括作者,又包括观众。
我们应该认识到,蕴涵是深藏在艺术作品中的内在内涵,往往具有多义、蒙昧、模糊等特征,并常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神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欣赏者要用心灵来探究领悟。诚然,蕴涵也是文艺作品艺术的魅力所在,所以黑格尔说:“意蕴总是比直接表现出来的形象更加深刻。”(第一卷,第25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良好的舞美设计能加深戏剧的意蕴美。例如戏剧《警局挂灯箱》的舞美设计,在索菲亚教堂和高楼大厦的背景上,突出了警局挂起的“24小时服务”大灯箱,画面深化了市场经济大潮,这座繁华大都市的精神文明就是一道永不熄灭的红光。就像评剧《大森林》的布景设计一样,用“人”字形的两棵大树,深化了战争中永恒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内涵。又如京剧《骆驼祥子》的舞美设计,以旧北京城歪邪欲倒的城墙与城门为背景,加深了旧社会摇摇欲坠的意蕴。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二是意境美的强化。
强调意境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意境,就是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客观形象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版,第2291页)简而言之,是“一景一景”。
加强了艺术的意境美,评剧《伯虎吟》的舞美设计具有可圈性和评价价值。头一幕《春诗》,大幕拉开,一丛桃花格外艳丽,主人公唐伯虎在桃花丛中出场,风流潇洒,春风得意。而这也不是“桃花相映红”的意境,而是“漫漫春光一掷,花前酌酒唱高歌”。枝头花开能开几天?人世可以几何级数?”情意既是对花朵的爱恨,也是对生命短暂的哀叹,是春花美景中复杂情感的交融,这一意境,正符合唐伯虎那一类奇思妙想,也正是这种意境,符合唐伯虎放荡的一种生活情趣。
三、意趣之浓。
“意趣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另一特色。
我们所说的“意趣”,就是文学艺术的意趣与趣味。同时,在强调“高台教化”和“寓教于乐”的中国戏剧精神中,中国历代文人也都非常重视其作品意趣。
良好的舞美设计,能有加深意趣的作用。例如龙江剧《嫁不出去的姑娘》的舞美设计,就是以黑龙江省著名的“海伦剪纸”为表现手法,突出地域情趣,用孔雀图案象征美好,用猫头鹰图案象征不祥,意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