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文艺论文

中国歌唱艺术从结构形式到主题内容

时间:2022-09-01 22:55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现阶段,我们主要采用西方更系统的美声唱法训练模式,采用一些经典的外国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作为歌唱曲目。这与美声唱法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声乐界普遍认为外语的发音(尤其是意大利语)比汉语简单,外语更适合唱歌有关。因此,我们发现,当学生被安排在中国声乐作品中时,他们经常唱得不如外国歌曲那么流畅和美丽。民歌和地方戏曲作为民族民间音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国歌唱艺术(特别是民族声乐)最重要的源泉。中国歌唱艺术从结构形式到主题内容,从歌词语言到发音,甚至整体艺术风格和表演,主要来自民歌和戏曲。因此,利用中国声乐作品与之间不可分割的深厚关系,以民歌和地方戏曲作为中国作品教学的辅助手段,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方法,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纠正演唱技巧
1.咬字,吐字
发音是演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是语言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在音乐中表达情感,讲故事,如果别人听不懂演唱的内容,声乐就会失去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般认为意大利语是最适合唱歌的语言,因为意大利语的发音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元音没有弱化,即使是非重读元音。无论单词有多长,无论音节有多大,最后一个元音都必须像所有元音一样清晰而不含糊地发出,绝对不吃音。简单来说,母音和子音之间没有咬韵的过程,辅音发出后直接到元音,使得元音发音时唇型发生明显变化,口腔内的共振空间自然积极打开,更容易达到头腔的共振。因此,在自然咬字的同时,声音可以更展、圆润、到位。相反,中文主要在口腔前半部分发声,辅音到元音,元音和元音之间有明显的咬韵过程。学生习惯了外语咬字的感觉,用同样的感觉做中文咬字,结果发现咬字变得模糊,好像嘴里有什么东西。这个时候可以用一些民歌或者戏曲的唱段来教,比如练习唱一些昆曲唱段,用昆曲咬字讲究“字头、字腹、字尾”,唱腔“水磨细腻,一字数转”加强学生对汉语咬字的特点“咬韵”特点的感觉,这样演唱的时候自然就可以了“字正腔圆”了。
此外,一些受方言影响的学生普通话不规范。此外,在初级阶段,大多数学生无法区分说话和唱歌的区别,所以他们使用它“以字行腔”练习民歌和戏曲片段是一种快速而好的方法。比如让学生学会唱东北摇篮曲、月牙五更,或者唱一些京剧片段,用歌词中更多的儿化音和语言“过腔”“收音”训练的特点比直接纠正学生的普通话发音容易得多,学生更容易接受。
2.呼吸,通风
呼吸、通风等呼吸问题是声乐演唱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呼吸基础,好的歌唱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在呼吸问题上,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方美声唱法没有本质区别,要求的重点也差不多。然而,由于中西音乐在调式、音阶、节奏等旋律方面与语言的巨大差异。因此,在大多数西方声乐作品(特别是一些古典艺术歌曲)中,由于作曲技巧的标准化,以及歌词的诗歌特征和语言本身的关系,气息的使用将相对流畅,没有太多的色彩处理。中国声乐作品在呼吸和通风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例如,在作品中,随着情感的需要,经常有需要“换气”“偷气”“就气而行腔”“声断气不断”等待各种气息处理技巧。因此,学生在唱外国艺术歌曲时,往往会觉得呼吸的运用自然流畅,但在唱中国作品时,要么是“气不够”,要么是“该不该换,该断,该连不连”。民歌和地方戏曲的演唱非常注重气、声、情的结合。这时,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多接触,多唱一些具有这些气息应用特点的地方民歌戏曲片段,反复练习,加强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二、辅助训练自然到位的舞台形体表演
不可否认的是,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由于高师教育的针对性和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与专业音乐学院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的重点是纠正问题,训练演唱技巧般来说,它更重要“技”。因此,相应地说,表演训练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在唱歌时僵硬地站在舞台上,眼睛松懈,没有焦点,有些人想做但没有做“小动作”;也有一些学生有一定的激情,但他们不知道如何与观众沟通。一个人在舞台上陶醉自己,要么在舞台上来回走动,要么盯着地上的一个点。观众只能看到他的头。但声乐是一种表演艺术,既能听又能看。教师可以在训练声音的同时加强表演训练。
对于声音训练,让学生练习唱一些优秀的外国艺术歌曲当然很有帮助,但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障碍的差异,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初级阶段)很难理解表现,加上自己的能力有限,只是记住比较“拗口”旋律和节奏,以及背下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歌词,都很呛人,更别说表演了。中国的地方戏曲表演非常夸张、虚拟和程式化。演员在舞台上没有大规模的具体道具,而是通过夸张的表演在舞台上生动地展现现实生活或神话。再加上没有文化背景和语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歌剧的主要表演特点,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教学中练习唱一些歌剧唱段,同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模仿学习演员的表演,从而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此外,中国戏曲也很讲究“手眼身法步”也可用于学生的舞台形体训练。
民歌诞生于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劳动中,具有浓厚的生活氛围。大量的民歌反映了真实的生活内容,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训练学生的表演。例如,让学生练习演唱浙江民歌《采茶歌》,生动地描绘了浙江茶农采茶的场景和收获的喜悦:
“溪水清澈,溪水长?河两岸风景好吗?哥哥,你经常去地里插秧。姐姐,你东山西山忙着采茶,插秧开心。姐姐,你采茶就像凤点头,姐姐,采茶就像鱼跃网,一行一行。摘下来的绿叶篮里装满了成千上万的新茶。”
可以让学生在练习唱歌的同时练习,感受采茶的动作是什么,什么是什么“采茶就像凤点头”,怎样才是“采茶就像鱼跃网”采摘的茶也要“青叶篓里装”,怎么装法?篮子在哪里?边唱边表演,练唱边训练表演。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演唱时可以独立思考自己想要表演的歌曲的内容,自然表现出来。舞台的身体也得到了加强,身体自然放松,表演自然到位,相应的声音也会放松自然。而且,由于注意力的转移,他们克服了一定的紧张情绪,真的可以做到“以情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