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时间:2021-10-21 07:4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好、流利、情绪化。它是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老师在阅读过程中只简单地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注意阅读感受”之类的要求,让学生再读一遍就过去了,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生朗读水平。为此,必须改变这一现状,切实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一、感受情感——把握阅读的基调。
要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有深刻的认识,要懂得它的内容,要体会它的思想和情感,才能在朗诵中准确的表达和表达。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一定要紧贴文本,从字词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性,理清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并结合实际,在阅读时掌握朗读语调。
例如“卖火柴的小姑娘”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一个小姑娘卖火柴的故事,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穷人的同情。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来看,朗读这篇文章时,应确定它的语调是缓慢的。再以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内心情感的“悲—喜—急”的变化,适当改变语气、速度和语调,使文章的情调生动起来。
二,品味语言——培养朗读的技能。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阅读,学生同时还可以获得讲话样本和写作样本。这几招一定要在品析词段,体会感情中把握。
(1)选择情感强烈的句型。
文中某些句子在文中,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如《梅花》一文说:「多少年过去了,每一次我看见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送给我的手绢,都会想起那不只是一朵花,还有一位身在异国的侨居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㈡选择意义深远的句型。
文章中的部分句子是一个重要知识点,它蕴涵着一定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理解、领悟。正如在“很棒”和“很糟”一文中所说的“很好很棒”或“很差”这两个极端的论断都有一个共同点——爱。因为有了爱,我努力地往前开。”透过有感而发的朗读这句意义深邃的句子,感悟作者在两种极端的爱下,努力前行。
(三)选一句优美的描写。
文本中如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或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法,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良好材料。就像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一种很好的朗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领悟和珍惜时光的可贵,从现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迈向美好的明天。
三、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
加深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对语言、字、句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关键字的理解必须与语境相联系,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理解每一自然段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小声模仿。所以,教师在教材中要用准确的词汇,优美的句式,生动的片断,以突出语言特色。通过这样的练习,慢慢地促进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并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水平。
例如阅读《十里长街送别总理》,老师们用悲婉的语调描写情景:“常见到周总理,见他挺拔的身躯,慈祥的面庞。可是现在,他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一辆灵车里,离我们越来越远!老师悲哀的语调,悲哀的表情,把文中人们送出的总理的感人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无限哀伤与深深的怀念之情传遍学生,令学生深深地热爱和缅怀总理的思想感情。通过示范讲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朗读的典范。因此,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做好朗读指导和示范。
四是角色扮演: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新课标中,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其中包括教师的范本和录音样本。学童们的模仿能力和记忆力都很强,在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读法”,这样就更能感觉到语言,积攒语言资料,懂得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使语言表达得更好。因此,当学生听完示范朗读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种朗读,如:阅读、小组阅读、自由阅读、角色朗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