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推动师范素质向工程质量迁移

时间:2023-12-21 03:5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背景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研究热点之一是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关键词包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华盛顿协议”、“中国制造2025”等。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毕业生能力要求方面与华盛顿协议的毕业生特点相对应,主要目的是解决部分国家国际工程学位相互认可的问题[1]。“中国制造2025”是⑽夜间战略规划由“制造大国”向“智能制造强国”转变,包括教育、科技、人才培养等战略。
 
目前,普通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简称“高等师范院校”)的综合趋势明显。一些高等师范院校设立了电子工程、软件工程、生物工程等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一是高等工程教育本身的问题,“工程教育仍然注重学科属性,学生数学和专业基础扎实,逻辑思维能力强,但缺乏工程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弱。”[2]。二是师范院校的师范传统问题。与工程院校相比,师范院校在工程应用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缺乏工程传统和工程背景,缺乏工程经验和工程能力。师范院校的师范传统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优势。这些素质与专业认证中毕业生的要求是统一的。因此,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角度来看,高校借助师范优势,突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弥补工程能力不足的弱点,有利于高校找准定位,向应用型高校和应用型专业转型,与国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同步。因此,笔者从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研究将师范教育的特色优势转化为工程素质教育,构建体现高师特色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完善培养方案,推动师范素质向工程质量迁移
 
工程专业人员的能力构成主要包括专业能力和工程质量[3]。专业能力是工程专业的学术属性;工程质量包括工程伦理、职业道德、团队意识、终身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师范特色融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现师范能力向工程能力的转移,属于工程质量的范畴。要形成融入师范特色、符合认证要求的培养方案,首先要明确师范素质与工程素质的关系,然后参照认证标准的要求,形成培养方案的框架。
 
2.1培训方案的基本内容
 
人才培训计划通常由培训目标、系统学位、课程模块、专业计划等组成。作者以计算机科技专业培训计划为样本,重点分析培训目标和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探索具有师范特色的工程人才培训模式。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毕业生应该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计算机科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系统掌握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研方法,具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软件开发新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设计开发能力;了解计算机科技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较强的综合英语能力;良好的自学习惯,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个性。
 
2)课程模块。
 
计算机科技专业培训计划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素质能力课程和综合能力培训四个平台。
 
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主要指学科通识课程、语言能力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平台是核心专业课程,与专业认证中的工程知识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力相对应;素质能力课程平台包括人文素质课程和师范技能课程;综合能力培训平台面向课程实践,包括课程实践、课程设计和综合项目培训。
 
2.2培训方案与专业认证标准的关系分析
 
2.1节的培训计划包括专业知识、思维方法、实践能力、人文素质、终身学习等方面,符合大多数高校计算机科技专业人才培训的要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是确保毕业生符合行业认可的质量标准要求,确保国内外人才培训质量可比,实现培训目标与毕业出口一致。2015年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下简称“认证标准”)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为12项[4]。通过认证标准与人才培训计划中培训目标的相应关系矩阵,分析了培训计划与专业认证标准的一致性,结果见表1。
 
可以看出,人才培训计划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本一致,表明现有培训计划经过仔细考虑,可行性强,但在某些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
 
认证标准中的工程与社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沟通三个方面与培训计划相对应,但不完全一致,表明高校培训计划在这些方面仍需接近认证标准。其中,“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指能够理解和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沟通”是指能够与行业同行和公众有效沟通,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这些内容大多属于高校的特色内容,属于工程质量的范畴。高校的一些课程可以通过迁移来支持上述指标。
 
认证标准中的工程、社会和项目管理也需要反映在培训计划中。其中,“工程与社会”是指根据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和文化的影响,理解责任;“项目管理”是指理解和掌握工程管理原则和经济决策方法,并可应用于多学科环境中。此外,工程背景、工程能力和工程与传统工程学院的专业比较存在客观差距,需要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进行改进和改进。
 
以上讨论只是认证标准与培训计划目标或框架的比较。一些重要的能力,如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分散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教学能力等培训目标中,需要逐步深化课程教学环节,以满足工程教育的需要。
 
2.3调整培养方案,将师范特色融入工程人才培养
 
根据高校特点和师范课程优势,考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能力、质量、道德要求,在计算机科技人才培训计划中,应将部分综合质量课程与专业发展课程分类整合,优化质量能力课程平台和综合能力培训平台,见表2。
 
在理论基础课程模块中,依托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开设工程伦理学和工程职业道德课程;在职业发展课程模块中,调整信息技术科研方法课程内容,增加职业规范、项目管理等课程;在专业实践课程模块中,将教育实践部分内容转化为工程培训所需内容,开设专业实习、创新培训等课程。调整后的人才培养计划将师范优势转化为计算机工程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拓展IT企业、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毕业生的科学能力和工程能力,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在人才培养领域满足信息技术教师和现代工程师的双向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培训与工程师培训的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