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教育主张

时间:2024-02-10 23:4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是西方典型的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重视个人自由,倡导人类选择,强调人类责任,倡导人类主体,鼓励个人创造力,反对传统机械、灌输、模式、理性教育,强调个性解放、自由选择,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它所倡导的新思想在改善传统教育模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传统教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在此基础上,探索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所包含的深层教育思想和概念将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发挥关键作用。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教育主张
 
存在主义有两个基本命题。一是“存在先于本质”。对于这句话,萨特曾经做过相应的解释:“首先是人的存在、外表和声音,然后才解释自己。如果说人在存在主义者眼里是不可能定义的,那么人就会根据自己的意愿造成自己。因此,世界上没有人性,因为世界上没有人性的上帝。人不仅是他自己想象的人,也是他投入存在后自愿成为的人。”[1]第二,“人是绝对自由的”。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充分享有绝对的自由,但无论如何选择,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承担责任的绝对性。以存在主义为基础,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存在主义的四个教育主张。
 
(一)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目的观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传统教育目的持批判态度。一方面,他们认为缺乏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他们对将世界的本质、人的本质和生活的意义归结为理性持批判态度。理性教育往往强调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忽视了人的主观性,抑制了学生自身创造力和个性的发展,这显然违背了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理念。另一方面,他们强烈批评传统教育的工具化倾向。他们认为,简单、统一、工具化的教育使师生不同程度地异化,使教学和课程成为培养经济人和政治人的工具,教学目的趋于工具化。正如泰勒所说:“让教育为个人而存在。让教育教会个人像自己的本性要求他一样自发真诚地生活。[2]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个人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真诚的生活态度,鼓励学生敢于独立选择,树立相应的责任感。
 
(二)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教学观
 
正如马丁·布贝尔所强调的,我们不应该在个人本身,而应该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寻求答案。一方面,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认为,教育提倡师生相互学习,教育应该从学习者自己出发,由学习者自己决定和选择。反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向学生传授或灌输某些东西,或者认为教育是为了让学生适应某些问题,或者是为了让学生解决某些问题。这种教学以某种外在的东西为导向,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个体存在。另一方面,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一种非人性化、统一的教育模式,抹去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学生异化。因此,存在主义主张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上要灵活,从而发展学生的主体个性。
 
(三)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课程观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不仅要用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忽视学生价值标准的培养和生活态度的树立。一方面,存在主义教育认为绘画、游戏、艺术等创意活动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在创造性活动中,个人可以毫无顾虑地发挥自己的选择能力,他的活动是自由和积极的。另一方面,它强调课程应该根据学习者的生活经验而不是围绕许多离散的学科来组织,它反对强迫学生接受各种教条知识的教学方法。存在主义教育认为,关注日常生活,为人创造价值,必须是存在主义课程观的基本精神。在课程中,存在主义教育强烈反对固定教师教授的统一课程,主张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课程,强调兴趣是课程选择的唯一标准,尊重学生的兴趣是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尊重学生的发展天性,提出让学生自然和谐发展。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善良天性,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学习课程。
 
(四)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所倡导的师生关系
 
在存在主义哲学的照顾下,我们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控制学生,而是帮助学生自由地做出自己的选择,相反?教师在课堂上的专制教学。教师和学生是两个独立的主体,是两个自由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选择是自由的,提倡师生之间的沟通、对话和交流,强调承担选择责任的必然性。正如马丁?布伯在《我和你》一书中提出的“对话”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是把别人当作对象,对他产生影响,即“我”与“它”的关系;一种是两个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关系,即“我”与“你”的对话[3]。在教学中,要建立“我”与“你”的对话关系。教师要消化吸收每一门学科作为人类活动的成果,成为自己内心经历的一部分,为学生提供深刻理解的东西。老师不应该把自己的解释强加给学生,老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介绍自己的意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决定选择,并允许学生拒绝老师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