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探讨指导计算机制作活动的方法
时间:2025-02-28 01:4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计算机制作指导方法
笔者结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探讨了指导计算机制作活动的方法。
1. 项目学习与生产过程融合
新课程标准倡导基于项目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和指导。项目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方案设计、新知识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学习活动。项目学习是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信息问题的敏感性,掌握信息学习率,发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它还可以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计算机制作活动是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独立选择项目并实施项目的过程。它对项目的学习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师不是为学生创造情境,而是为学生创造情境,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特点选择项目,体验项目学习和实施的完整过程。让学生参与计算机制作,提升到参与项目管理的过程,使计算机制作过程科学规范,有助于作品的顺利进行。项目学习过程如下图所示。
2. 以核心素养贯穿指导过程的方法
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遗产、科学精神、学习、健康生活、责任、实践创新等六种素养。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化,是信息技术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后的期望成就。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下图是作者对计算机生产过程与综合学科核心素养关系的总结。
1)以全面发展核心素质指导选题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项目学习是由教师创造情境来指导的。在计算机制作活动中,让学生独立选择主题,学生不能开始,或选择主题不科学,思想理解不正确等问题。综合发展的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包括人文遗产、科学精神、学习、健康生活、责任和实践创新。教师可以从这六个方面来指出а?学生主题选择,具体方法:首先让头脑风暴,让学生想出各种生活需要计算机制作解决的主题,每个人列出几个主题,然后根据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让学生从以上六个要素的角度进行自我评价,选择和优化主题,以确定更好的工作主题。
例如,我市张玉英的电脑艺术设计(生活创意设计)和“卷轴灯”(获国家一等奖)是利用数字工具进行的艺术设计。这部作品最初是由于对中国传统美的欣赏。张喜欢古代灯具,欣赏传统文化的美。通过数字学习和创新,利用计算机软件重新设计灯具,创造出集美观和多功能于一体的灯具。
2)从信息意识培养的角度指导材料的获取和制作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性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是在特定的信息环境和信息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时,注重信息场景的分析,提供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解决问题,与信息技术相关。在计算机制作活动的指导中,我们发现在选择作品(如网页设计、电子板报纸)中,材料的获取是成功制作作品的关键。主题选择和构思为作品树立了良好的骨架,而材料就像作品的皮肤和肉一样,决定了作品的美。学生获取材料时,存在以下问题:①通过搜索引擎,学生可以简单地从网络中获取图片作为素材直接使用。这种方法存在图片质量参差不齐,就像一幅作品中清晰的图片一样c模糊图片并存;也存在版权问题,如图片中涉及版权所有者的水印。②文本材料不准确:生活常识、科学知识、历史文化内容仅通过网络搜索获得,无科学方法识别,难以区分信息真实性,不能保证科学性和标准化。
信息意识要求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积极地寻求正确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分析数据中包含的信息,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判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和方向的目的。从信息意识的角度来看,学生在主题选择确定后已经明确了材料的信息需求。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材料信息表,明确信息内容和来源。从互联网获取材料和信息,注意信息来源,识别信息的真实性。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功,有版权意识,注意是否可以使用,确实需要注明来源或与图片作者同意;注意文本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权威或官方网站获取信息;非互联网材料,教师指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和处理信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学会从调查、访问、图书、摄影等方面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