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我国优化农业价值链融资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5-03-06 23:31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点击次数:
我国优化农业价值链融资的路径选择
通过比较国内外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特别是从农民的角度分析各种融资模式下的融资成本,政府部门、银行和农民在选择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时应综合考虑。
(一)政策层面
政府部门领导制定有利于农业价值链融资的扶持政策,改善农业价值链融资的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建立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创造有利于农业价值链融资的政策环境。金融机构可以与其他机构合作,扩大服务范围,确保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确保价值链中的商业活动产生相当大的附加值。农业合作组织通过农民统一采购,提供科技服务,培育大型种植者,重点发展订单农业和基地建设,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农业企业在农业价值链融资中发挥核心作用。
(2)金融机构层面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推广价值链融资。印度畜牧业部门(奶酪制造业和畜牧业)农业信贷占总量的比例很小,远低于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20%)。商业银行将对乳制品行业的信贷视为投资信贷,这意味着资金主要用于购买牲畜和物流建设。
但需要注意的是,牲畜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可以轻松为农民积累财富,但饲养成本高,如牛奶生产过程中饲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四分之三,限制了乳制品行业技术和质量的扩张和改进。
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如“乳制品信用卡”和“合同抵押贷款”,为农民的融资提供了便利。在农业价值链融资主体的融资过程中,商业银行掌握了融资风险和信用风险,改变了传统的农业信用评级方法。
(3)农民层面
根据印度乳制品行业的农业价值链分析,较小的奶农倾向于选择非正式的价值链融资,较大的奶农倾向于通过正式的价值链(专业合作社、跨国公司和私营加工商)进行融资。
价值链和产品市场定位可以作为奶农融资的抵押品。因此,价值链主体,特别是核心企业或政府,应当通过金融机构以合同为抵押或担保,促进农民融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价值链融资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潜在贷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