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劳动教育要培养更好的公民

时间:2023-12-16 02:0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劳动教育要培养更好的公民
 
现代社会的劳动是一种明显的公共活动,其参与者和受益者不仅是个人和家庭,而且是外部社区和大多数社会。因此,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一直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然而,目前,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和公民教育理念的传播,学生不仅要成为劳动者,还要成为合格的公民。他们能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参与热情,有积极的社会认同和关怀,有宽容开放的心态和理性思考q论、批判的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还阐述了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认同民族身份、倡导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素质。公民教育往往属于德育范畴,但一方面,劳动教育本身可以反映明显的公共性,为公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另一方面,仅在德育层面学习讨论、缺乏实践的公民教育不完整、效率低下。劳动教育的实践取向可以很好地补充。因此,公民教育应成为劳动教育的另一个新内涵,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进入社区和社会,从实践和个人反思提高公民意识、个性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奉献、宽容和乐于助人的品质,从而实施公民教育。这在当今青少年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淡漠、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退化的情况下具有特别紧迫的现实意义。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中小学的劳动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和历史使命。这就要求它面向未来,积极挖掘时代需求的新内涵,了解未来劳动的基本性质和需求,把握学生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劳动技能、意志素质和公民精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重构,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帮助学生在长远生活中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具体来说,劳动教育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学科建设中,劳动教育要科学系统。无论劳动教育是否需要开设专门的课程,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做法,没有规定。但是,毫无疑问,有效的教育教学必须依靠一套成熟、完善、科学的教学体系。在实践中经常被边缘化的劳动教育尤其如此。因此,在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形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各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为劳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其次,在内容设计上,要符合课程整合的目标,加强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融合,把劳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建立书本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衔接,搭建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桥梁,使劳动教育在学校真正生动起来。
 
第三,我们应该加强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培养合格的工人是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共同责任,劳动教育的一些新的核心内容,如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也必须依靠家庭和社区的支持来实现。因此,应建立合作的劳动教育平台,明确各方参与者的角色和责任。同时,它还可以发挥广泛的社会监督作用,确保劳动教育的扎实和深入发展,防止浮于表面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