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讨

时间:2024-01-03 19:5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讨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是高职教育教学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旨在寻求两者的平衡点和结合点。“通识教育结合”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模式,是众多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因此,一般来说,高职教育领域的通识教育目标是使受教育者不仅能获得技能,而且有足够的文化、社会生活常识和正确的道德和价值取向,这是一个健全的专业人士和社会人士必须具备的。
 
2010年9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草案)指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充满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社会满意的高素质技能专业人才,振兴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高职院校应在短短2~在三年内完成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任务,必须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实施必要的通识教育。简单地说,所谓的“专业结合”是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培养适应文化、经济、科技要求、专业要求的人才;是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训目标从简单的“技术工人”转变为“具有人文素质的技术工人”。同时,要使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终身学习精神和基本人文素质。
 
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是对专业教育的补充。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文化素质薄弱,过度专业化,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在开展通识教育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整合原则。“通”不是最终目的,“专”才是最终目的。只有“通”不“专”或“专”不“通”,才能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要求。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不是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而是要全面融合。只有真正把“通”与“专”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开设课程。三是注重特色互补原则。比如文史哲学院校可以倾向于科学知识(主要指自然科学的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天文知识、地理知识、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生物知识等。),而理工科院校可以倾向于人文知识(主要指人文科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知识、文学欣赏知识、哲学知识等。).四是与时俱进的原则。要符合社会发展变化的现实,根据人才市场的要求,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总之,要围绕人才培养的原则和目标,选择通识教育的内容,结合高职教育制度短的实际,突出核心,避免“拼盘式”、“多而杂”。
 
路径分析摆脱狭隘的专业教育,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关键因素是教师和课程的实施。作者计划从概念层面、教师建设和课程实施三个方面阐述高职教育实施的路径。
 
1.概念是前提。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的先导。高职院校要改变过去培养简单高技术工人的观念,盲目把人当工具培养的长期后果,只能导致人的“新片面发展”。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用工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求工人不断提高技能。科技研发和项目开发需要具备继续学习能力的人。此外,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可以避免“富士康跳楼事件”的悲剧。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改变以往只注重技能培训的专业教育方式,转向注重人们心灵和情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实施通识与专业相结合,不仅要更新教育内容和方式,更要体现学校教育理念的创新。只有把通识与专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解为一种教育理念,通识教育才能贯穿高职教育的全过程。
 
2.教师是关键。教师是实施通识教育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关键。国内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需要进一步增加和提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高职院校始终注重专业教育,教师擅长本专业教学,不愿从事通识教育课程的研究和教学;二是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毕业于普通高校,长期形成的专业理念难以改变,直接影响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第三,大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和专业管理机构,通识教育和通识教育课程分散。因此,首要任务是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首先,学校要建立“通识教育中心”、“通识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通识教育专门管理机构。使教师有章可循,从而调动教师参与通识教育实施的积极性。其次,要加强与其他高校和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多管齐下,建设一支专业、兼职、就业相结合的通识教育教师队伍。
 
3.课程是保证。高职院校结合人才培养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要求。这些差异体现在课程的组织和开设上,应适应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不同性质课程的教学环节配置上。此外,要明确重视通识教育,而不是削弱专业教育。
 
综上所述,对实施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议如下:首先,在课程内容取向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性质和区域差异确定科学平衡的通识教育内容,突出核心。“多而杂”、“拼盘”的结果使学生学习的通识知识难以整合,稀释了通识教育的功能,从而偏离了通识教育的真正意义。其次,完善通识教育课程的结构体系,确保通识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以广东顺德职业学院为例,学院建设的“通识必修课、通识选拔课、通识选拔课”的三维课程体系和结构被潘茂元教授称为“人文职业学院”的典范。第三,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训模式。在社会实践中,可以有效地整合学生的个人素质、独立判断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责任感和个性,不仅可以加深对通识教育课程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加全面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