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体系

时间:2024-01-02 20:4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学科的理论体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技术(电子教育)作为一种知识形式,作为一门具有特定知识体系的学科,在40多年后重新出现在中国的教育领域。40多年前,大多数知识体系都围绕着电影教育展开。②40多年后,我们从幻灯片、投影和电视教育开始。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客观公正的角度来看,我们是否应该否认这一事实。
 
目前,该学科的理论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基于美国AECT教育技术的94定义,另一类主要是基于不断总结国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③当然,在中国教育实践的背景下,这两种制度也在相互学习和整合。例如,以美国94定义框架构建的系统增加了各种媒体教学应用的内容;以当地经验构建的系统也吸收了教学设计、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
 
以上两种制度主要体现在相关课程的教材或论证上,因此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公共课教学的知识体系,另一种是专业理论课教学的知识体系。由于出版的教材种类繁多,本文仅选用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
 
公共课程体系:
 
1.20世纪80年代最早出版的《电化教育》教材,④其系统为:第一章电化教育的概念和历史,第二章电化教育的作用和实施原则,第三章电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未来分别是幻灯片、广播、录音、电影、电视、语言实验室、程序教学和计算机等媒体的教学应用。其知识主体主要由各种媒体的教育和教学应用组成。其优点是:详细介绍各种媒体的教育和教学应用;缺点:各媒体的教育和教学应用相同或相似,不可避免地重叠和重复。
 
20世纪80年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教科书《电化学教育》,{5}系统为:第一章介绍了电化学教育的概念、电化学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等。),第二章电化学教育的过程和原则,第三章至第九章分别介绍了各种媒体的教学应用和管理。不同的是,它对各种媒体进行了分类,即光学投影媒体、电声媒体、电视媒体和计算机媒体的工作原理和教学应用,避免了内容的重叠或重复。教科书的第二版(1998年8月)增加了教学设计、远程教学等内容。该系统已成为公共课程知识系统的典范,市场上大多数电化学教育(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科书都是这个框架。
 
3.较早以《教育技术》命名的公共课教材,⑥其系统为:第一章导论、第二章教学媒体、第三章教学媒体材料的设计与制作、第四章教学设计、第五章教学技能与微型教学、第六章实验大纲等。该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将媒体分为硬件设备和软件开发,注重教学设计,引入国外教育技术概念和相关内容。
 
4.2004年出版的《信息教育概论》,⑦该系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总论,主要是信息教育的概念、定义、特点、功能等;第二个基本理论,主要是现代教学媒体理论、现代媒体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第三个应用,主要是硬件环境建设、软件资源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教育研究与管理等。该系统的概念是电子教育的延续,但教学设计、软件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在内容系统中得到了很大的整合。
 
公共课程体系主要反映了从事信息教学所需的知识内容,部分反映了学科的理论内容,一般由概述(绪论)组成、硬件(系统、环境)、软件(教材、信息资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应用)、远程教育、教学实验等部分。由于公共课程的教学对象,其知识体系相对全面,注重应用知识,学科理论不是其重点。
 
专业理论课体系
 
1.在1981年“电化教育”课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构建了最初的理论框架,即“七论”:本质论(电化教育的本质)、功能论(电化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发展论(电化教育发展史)、媒体理论(现代教育媒体的开发与应用)、过程论(电化教育过程的规律)、方法论(电化教学方法及电化教育科研方法)、管理理论(电化教育管理与评价)。此后,电化教育的理论建筑主要是在这一框架内建设和发展起来的。①
 
2.最早出版的专业理论教材《电化教育导论》,②其系统为:第一章电化教育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电化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第三章电化教育的理论基础、第四章电化教学过程、第五章电化教学媒体、第六章电化教学原则、第七章电化教学方法、第八章电化教育研究方法。这是最早的专业理论教学知识体系,也是基于当地教育实践探索学科理论的结果。
 
3.2002年9月出版的《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二版),③(教科书于1996年出版,其基本系统来自国外教育技术手册)第二版进行了重大修改。其系统为:第一、二、三章分别介绍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史、教育技术概念定义、第四章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第六章教学媒体开发利用、第七至第十章分别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过程技术、网络技术教学模式和方法、第十一章教育开发研究系统方法。
 
4.其他系统:“有的概括为七论(引论、发展论、教育媒体论、教育信息资源轮、教学设计论、信息教学论、远程教育论)(李康);有的由十三论(彭绍东)组成(情感理论、本质理论、发展理论、课程与目标理论、教材理论、过程与原则理论、方法与模式理论、人性化理论、技能理论、资源理论、疾病理论、实践理论、未来理论);有的分为三部分(教育技术哲学、教育技术基础理论、教育技术的应用)(何克抗);有的分为三篇(活动、讲座、资源);部分由五大支柱(基础理论研究、硬件环境建设、软件资源开发、新模式建立、有效管理探索)和三个应用领域(学校信息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教育管理和信息教育团队培训)组成(南方农民)。④
 
相对而言,公共课的制度相对成熟,虽然版本种类较多,但制度大致相似。而专业的理论体系也有一定的差异。这里不仅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背景,而且学科本身也相对复杂,包括原则知识和操作知识;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照顾硬件建设,注重软件资源开发和教学应用。如果考虑到各种媒体、各种资源、不同的活动领域和不同的工作环节,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必然非常复杂。目前,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构成大致有三种选择:一是“要素构成”体系,即发展历史、媒体设备、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应用、教学管理;二是“操作构成”体系,即其工作环节、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三是将前两者有机结合,取合理部分,排除重复繁琐部分,合理整合。看来,未来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有两条道路:一是面具可能不好,懂得选择是明智的,要完善和总结学科知识的精髓。二是面面俱到,分而置之,用两本以上的书系列反映教育技术一门学科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