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培养音乐教育和审美素质

时间:2024-01-06 21:53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培养音乐教育和审美素质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审美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学校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提高全体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基础素质教育。其基本价值在于通过听音乐、表演音乐和音乐创作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形式中蕴含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因此,音乐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培养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审美兴趣。学生是审美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音乐活动是学生的审美对象。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作者凝情于笔,注情于音的结晶。然而,这只是停留在乐谱上的结果,只是一次创作。演唱(演奏)音乐作品的过程是二次创作。听众对音乐欣赏的感受和理解是三次创作。鉴于音乐艺术在表达方式上的特殊性,它在“二次创作”和“三次创作”的审美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基于感性理解和理性分析的各种心理因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力求根据音乐要求表达的情感和风格特征,准确地演唱和演奏,使学生在学习时对音乐有更完整的艺术印象,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喜欢。这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和教学手势也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因素。总之,只有老师动之以情,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
 
2.培养感觉音乐的能力。感觉音乐的能力是思考音乐形象的能力。通过联想、反应、共鸣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研究旋律、节奏、和声、风格组合的音乐美[4]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从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形象中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动态“情感”,使他们对音乐形象的感知真实而深刻。
 
3.培养理解音乐的能力。音乐的本质在于艺术作品的形式,表达情感的形式就是情感的形式。我们可以通过不合逻辑的方式理解情感的性质,即通过直觉把握情感的形式。正是这些形式展示了艺术家用符号的直接性。在一部作品中,情感的明确表达是使情感客观化,从而使情感成为一种适合审美理解的艺术作品的表达形式。在音乐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会理解音乐艺术表达思想感情的独特手段和形式,包括各种音乐语言,如句子、乐段、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和声等。学生必须牢固挖掘一些音乐知识和技能,否则就无法真正理解音乐。然而,仅仅掌握和记住音乐教科书中的一些音乐知识和术语并不是一种能力。只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音乐作品,他们才能真正理解音乐。
 
4.培养表达音乐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以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恰当的力度和速度,自然、美丽、真实、饱满的情感再现音乐的艺术形象。在教学中,教师根据音乐的内容和曲调表现,及时向学生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在学生的感受、理解和技能水平范围内非常重要。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识别音乐作品内容、情感健康的能力。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就可以通过长期的音乐艺术熏陶,培养自己高尚的艺术情操,促进正确人生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