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非基础教育组织的属性及其内在要求

时间:2024-02-04 15:4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非基础教育组织的属性及其内在要求
 
(1)教育及其分类
 
在教育理论中,教育一词是歧义最多的术语。自20世纪以来,学术界一直在争论教育的本质。这充分说明教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行为。但无论如何,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已经成为共识。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教育是成年一代对不能成熟应对社会生活的年轻一代的影响;教育是一个“经验重组与创新”的社会过程;教育是促进人格形成的各种因素的总和。[2]总之,教育是一种引导活动,教育是一种引导人们发展的活动。教育活动是人类独特而不可替代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以上是教育的广义概念,狭义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学校教育按教育程度划分,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根据组织教育内容的基本单位,包括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3]。按照国际教育标准,教育组织分为七个层次,其中ISCED0为一级学前教育,ISCED1为一级教育(小学),ISCED2为初级二级教育(初中),ISCED3为高级二级教育(高中),ISCED4为二级后(高中后)非三级教育,ISCED5为三级教育第一阶段,ISCED6为三级教育第二阶段。关于教育的分类,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标准,都体现了分层、循序渐进、前基础后专业的特点。教育组织按基础和非基础分类,后者作为一种组织研究,充分考虑教育组织分类的要求和特点,同时,非基础教育组织作为一种组织,具体机构具有明显相似的特点,但作为研究对象(主体),与基础教育组织具有明显相似的特点。因此,研究非基础教育组织作为一个组织是合理和有意义的。
 
(二)非基础教育组织的属性
 
通过对教育意义和组织分类的分析,不难看出非基础教育与教育的逻辑关系,即教育是一个概念(上层概念),非基础教育是一个概念(下层概念);非基础教育组织中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之间存在对称平行的概念关系(见图2)。
 
根据上述属种关系,非基础教育首先是具有教育属性的教育组织,这是组织的基本属性。在这一点上,它与基础教育组织的无质区别是人类的培养。基础教育组织的本质属性是基础和共性:基础是指为非基础教育奠定基础的特点,如不同建筑的基础,作用是支撑或基础;共性是指基础教育的目标和教学内容主要是共性,目标是为非基础教育和未来工作奠定基础,反映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专业分类,国家要求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统一。这与基础教育阶段强调因材施教并不矛盾。如果强调这一点上的教学差异,那么与整体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共性相比,差异也是次要的。因此,可以说基础教育是以共性为主,差异为辅的教育。非基础教育具有明显的非基础性和差异性:非基础教育是基于基础教育的特殊职业岗位培训教育的属性,就像基础基础上不同风格的建筑一样;差异是指人才培训专业类别的不一致性,实际上所有高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从职业中学到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各种培训教育,差异已成为其基本属性。如果在非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培训过程中也强调共同的通识教育,共性是次要的,而不是培训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差异。因此,非基础教育是以差异为主、共性为辅的教育。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培训目标和方法的教育机构,本研究属于平行对称概念,非基础教育属性无差异,相似。
 
总之,非基础和差异是非基础教育的独特属性,即本质属性。在非基础教育的概念中,包括教育属性,即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它还包括非基础属性,即基于基础教育的非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属性;它还包括差异属性,即教育目标内容的差异化,辅以共性。这样,非基础教育就是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面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特定职业岗位专业化所需的差异化教育。